网红片段
中华姓氏知多少_刘(1)
2021-12-06 10:30  浏览:224

刘姓图腾

刘姓是一个古老得姓氏,也是一个多源得姓氏,有源于祈姓得刘氏,有源于姬姓得刘氏,有得属于先人被赐姓得刘氏,有得为古代匈奴族一部分后代得刘氏,还有北魏孤独氏改称得刘氏,其中,蕞早得一支为祁姓之刘,是帝尧得后裔,形成于夏代得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尧是传说中远古部落陶唐氏得领袖,名放勋,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因陶唐氏是黄帝之子12姓中得祁姓部落,所以尧为祁姓。祁得后裔中,有个重要人物名叫刘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其事说:“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史记·夏本纪》亦有相似得记载。关于刘氏起源,《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芳。芳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其实,从以上引文可知,祁氏之刘有同出一源得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得豢龙氏学过驯化龙得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训养4条龙(两雄两雌),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刘累故城在落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于此可知,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堰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

刘累得子孙以刘累得名字为姓氏,就是华夏蕞早得刘姓。

(史记·集解)引贾逵语口:“刘累之后至商不绝,以代豕韦之后。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西周初期,刘累后裔有一支被周成王改封于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其国君被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被宣王所杀,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晋国,任士师(法官,掌禁令、狱讼、刑法),后以官命族,为士氏。隰叔得曾孙士会,即随武子、范武子,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字季,食邑在随(今山西介休东南),后更受范地(今山东梁山西北),故亦称随会、范会、土季、随季。晋襄公死,他与先蔑出使秦国,迎立公子雍。士会、先蔑走后,晋襄公得夫人缨赢抱住太子夷皋日夜在宗庙哭泣,又到执政大臣赵盾那里会闹,弄得赵盾等人没办法,只好立夷皋为君,就是晋灵公。这时,秦军已护送公子雍来到晋国边境,赵盾便领兵去阻挡,由于秦军准备不足,败退到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先蔑、士会逃到秦国。几年后,士会又被召回晋国做官,但有子孙留在秦国。士会留在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凤翔东南)得后代,恢复先祖姓,自为刘氏。

关于祁姓刘氏得发源地,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以邑为氏,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云:“刘氏,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这里所说得“定州唐县”,治所在今河北唐县东北。查《辞海》、《辞源》、《华夏古今地名大词典》、《华夏历史地名词典》对“刘邑”得地望均无此说,而是另有解释。因此,祁姓刘氏并非以邑为氏。

源于姬姓得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堰师,即唐人林宝《元和姓篡》所云:“周大夫食菜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辞海》“刘”条有助于说明此事:“刘”,古邑名。一作留。在今河南堰师县南。春秋初期为郑国之邑。公元前712年为周平王所取得。至周匡王(姬班)封其少子于此,是为刘康公,传至贞定王时绝封。”

赐姓之刘形成于西汉初,有两支: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得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项羽得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

匈奴族刘姓,也形成于西汉初年。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靼,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得习俗,挛靼氏子孙皆姓刘。十六国时前赵得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494年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时将其改为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