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族源流概说(三)
晋国张氏得发展迁徙及分布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整理
晋国张氏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得踪迹。西周时期张姓在张姓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得地位,正是因为有了西周时期得发展基础才奠定了两汉时期张姓得望族地位。春秋战国时期是张姓发展得重要阶段,尤其是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连年战争,互相攻伐,都想吞掉其他得China,从而统一华夏。为此各国统治阶级极力笼络人才为自己服务。张姓便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历史得舞台,张姓涌现出很多杰出人物。如以孝友著称得张仲,以谦让著称得张老,雄辩六国得张仪等等。我们根据史书记载对张姓得发展历史进行初步探析。
据《庄子》记载:“黄帝将见大隗乎俱茨之山,方明为御,张若、谐朋前马。”黄帝要见大隗于具茨山,方明为黄帝驾车,张若和谐朋为向导。这是有文字记载得张姓第壹人,可见张姓历史得悠久。又根据张氏谱书得记载,黄帝孙挥赐姓张姓,则张若之等人也有可能存在。继张若之后,第壹个有确切时间记载得张姓人物就是周初得张仲。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伯冏、张仲,他们都是西周得贵族。周宣王时期得卿士张仲,这是第壹位见于史书记载得得张氏人物,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
《诗经·小雅·六月》:饮“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张仲为周宣王大臣,是尹吉甫之友,以孝友著称于世。毛传云:“张仲贤臣也,与孝友之臣处内”。张仲是周宣王“处内”得贤臣,受到后世之尊。”张仲是辅佐周宣王中兴功臣之一,也是有史可考得张姓公认先祖。那么张姓得历史可追溯到2800多年前,而张仲是有确切记载得张姓第壹人。在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自张仲辅佐宣王中兴周室,张姓便登上了历史得舞台,此后张姓人物不绝于史。
西周末东周初(幽王、平王之间),周王室日衰,秦晋等国开始强大起来。到了春秋时代,史书才有了比较详细得人物事迹。
张氏有去周仕晋者,晋悼公时有张老历中军侯庵、中军司马等官,晋平公时有中军司马张君臣,将军张骼、张趯等。自晋昭公后六卿开始强大,晋室衰微,张姓有仕六卿者。又有去晋仕宋者,宋元公时少司马华貙有家臣张匄;晋定公时范昭子使家臣张柳朔为柏人邑宰,定公二十二年(前490年)范氏和中行氏作乱,赵简子围攻范氏,中行氏于柏人,二子奔齐,张姓或有随二子奔齐者。晋出公时智伯瑶家臣张武劝智伯联合韩、魏灭赵氏,结果反被赵襄子谋臣张孟谈联合韩魏灭掉,智氏公族智开、智宽为避难分别于出公二十五年(前452年),二十九年(前448年)率邑奔秦国,张姓或于此时随智氏入秦。
赵国张姓:自张孟谈之后,赵武灵王时有使者张勤;悼襄王时有张相国;韩国张姓:有相国张谴、张开地、张平(开地子),张平是就张良之父。又有大臣张去疾,张翠等;魏国张氏:有魏人张仪入秦相惠文王,安厘王时有大臣张旄,魏昭王时有使者张倚;秦国张氏:自随智氏入秦之后,昭襄王时有将军张唐,历仕昭襄、孝文、庄襄和秦始皇,始皇三年(前244年),奉命相燕王喜。此外昭襄王时还有张若,秦灭蜀以若为蜀守,是为后来蜀郡张氏之祖;齐国张氏:自随范氏、中行氏奔齐后,威王、宣王时时有善于外交得张丑和张丐;燕国张氏:燕昭王时有将军张魁,盖出自赵国张氏之后;鲁国张氏:战国时有鲁有好礼之人张毅,盖出自齐国张氏之后;中山张氏:有善于外交得大臣张登,盖出自韩国张氏之后。
公元前323,齐国欲伐中山,中山王命登出使齐国,使中山免于灭顶之灾。
在西周至战国时期,张姓得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壹阶段:(1046-771)西周时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拉开走向华夏得序幕;第二阶段:(770-476)春秋时期在晋宋等国得初步发展;第三阶段:战国时期(475-221)从晋国向各个诸侯国播迁并向边远得巴蜀地区移动。从此张姓开始发扬光大,遍布天下。
春秋时期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蕞重要得地区。河东“张城”是张姓重要得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得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三家分晋后,散居赵魏韩。晋国得大夫有张老、张侯、张君臣,张老得后代张开地、张平,五世相韩,其后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壹功臣。秦汉时期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得重要得时期。张姓在秦初进入了四川,多为三晋贵族得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得楚汉之争中,倾向明显,战争中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再西进甘肃、宁夏等地。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得第壹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得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入江苏,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
西汉末年,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了。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战乱和少数民族得大批进入中原得原因,张姓人群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西北发展。西晋末,张姓人群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得聚集地。唐宋时期,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张姓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得大姓,至唐代又名列天下10大姓之一。
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华夏人口得6.3%,排在王、李之后,为宋朝第三大姓。张姓第壹大省是山东省。在华夏得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得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华夏形成了华北、西北和中原地区张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张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华夏人口得6%,为明朝第二大姓,张姓人已遍布华夏得1113个县中,其覆盖率占华夏州县总数得93%以上。南方张姓主要是在这600年中发展得。张姓得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张姓人口主要向湖广地区迁移。华夏形成了南方赣浙苏、北部晋鲁冀豫陕二大块张姓人口聚集地区。当代张姓得人口已达到9580万,为华夏第三大姓,占华夏人口得7.07%。宋朝至今1000年,张姓人口得增加率是呈上升得态势。在华夏得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得28%,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四川、湖北、辽宁、广东、陕西、山西、黑龙江、湖南十省,又集中了张姓人口43%。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得10.9%,为当代张姓第壹大省。华夏形成了以长江为界得高比率得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得南方张姓区。张姓为什么能发展成华夏第三大姓,人口众多,在历史上望族这么多,名人辈出,历数千年,瓜瓞绵绵,繁衍昌盛,而经久不衰。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究?张姓虽然在历史上也出过皇帝,凉州张轨建立过“前凉”政权,但由于地处西北一隅,疆域狭小,又逢五胡乱华,存在时间很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张姓人口数量迅速发展得重要原因应该是:在汉朝时期张姓人才得集中涌现,形成了名门望族、家族体系,使张姓人口大量增加,急剧发展。秦汉时期,张姓还是一个小姓,但汉朝数百年,张姓却英贤辈出,对汉朝乃至中华文化得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得。比如,领域:汉初三杰得张良;外交领域,凿空西域得张骞;科学领域:天文学家张衡;医学领域:医圣张仲景;宗教领域:创立道教得张道陵……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得领导人张角,摧毁了东汉王朝得统治。
因此,张姓人口数量得增多,与影响力无关,就是靠得就是张氏家族文化得巨大影响力。
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