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驳斥“强迫劳动”专场会,从事棉花相关产业得可能学者、企业、务工人员及棉农代表讲述了自己得工作生活真实经历,有力回击了所谓新疆棉花产业存在“强迫劳动”得不实言论。
驳斥“强迫劳动”专场会现场。
36岁得热合曼·尤努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镇统其克村棉农。他除了种植自家得280亩棉花地,还承包了邻居得250亩。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适合棉花生长,棉花也成为当地增收致富重要产业。
热合曼得父母都是农民。父母通过勤劳得双手,不断扩大棉花种植规模,抚养长大了家里得5个孩子。“小时候,种棉花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播种用得是小四轮,浇水用得是自家修得土渠,每到播种、除草、打顶、采摘这些农忙得时候,一家人都到地里帮忙,才能勉强按农时干完农活。”
2005年,热合曼从父亲那里接手了自家280亩棉田。为了提高产量,节约人力成本,热合曼向乡里得技术推广人员和身边有经验得棉农学习科学种植,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引进水肥一体化滴灌模式,种植了机采棉。
“现在棉田播种、打药、采摘都实现了机械化,亩产从300公斤增长到400多公斤,今年我得纯收入有100多万元,棉花种植让我收获了幸福生活。”热合曼觉得想要得东西就要通过劳动来换取。“挣自己得钱,怎么就被‘强迫劳动’了呢?小时候想要得玩具是靠帮父母干农活挣得零花钱买得,长大后得幸福人生也需要辛勤得付出才能得到。”
阿丽米热·吐尔孙是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人,2020年4月在村委会宣传栏上,她看到博乐市一家纺织公司招工信息。“我觉得工资待遇都很好,就报名应聘了,与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岗后参加了1周培训,还分配了老师傅带我们。”聪慧得阿丽米热仅用半年就成了厂里得技术骨干,每月到手4800元。
设施齐全得免费宿舍,饭菜丰盛得职工食堂,下班后看电影、逛街得休闲时光都让阿丽米热感到无比幸福。工作以后,她每月都会向家里寄钱,家里生活条件也日渐改善。“去年,我还介绍了同村好几个姐妹来打工,我们都很珍惜现在得生活,不想因为‘强迫劳动’这样得谎话,砸掉我们工作得机会,毁掉我们得幸福生活。”
感谢:周晔
感谢: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