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曾参与修建首条地铁
2018-01-10 19:43  浏览:254

人物名片

林宇才,1948年出生,福建厦门人,厦门日报社印务中心退休员工

林宇才(左)于1968年拍摄的照片。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戴懿)“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厦门当时有千余人参加建设,我就是其中之一。”1月3日,本报《老年周报》刊登的报道《我国第一条地铁是如何诞生的》,勾起了本报读者林宇才的回忆。他讲述当年参加地铁建设的故事。他说,他是参加全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建设的铁道兵,虽然厦门地铁没有比其他地区建得早,但厦门人很早就参加其他地区的地铁建设,这让他很自豪。

村里40多人应征

最终仅6人入伍

林宇才今年70岁,头发花白,对50年前的事记忆犹新。1968年,20岁的林宇才应征铁道兵入伍,经过三个月军训,他和战友们前往北京。林宇才说:“当时能入伍是特别光荣的事,村里40多人报名,最后只有6个人体检合格。”

从南方到北方,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差异都很大,都需要慢慢适应。北方气候干燥,不少南方人刚到时都流鼻血了,不过林宇才没有。北方人喜欢吃窝窝头等面制品,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林宇才说:“司务长尽力满足我们的需求,米饭作为主食的比例增加到1/3。”

因为修地铁是体力活,所以铁道兵的伙食条件比普通部队高一些。林宇才说,当时普通部队一个月伙食费是4毛5分,每人46斤粮食;他们一个月伙食费有6毛5分,粮食有51斤。

当时修地铁得先挖路

不像现在直接“钻洞”

地铁施工24小时不停歇,铁道兵需要三班倒,除非下大雨、下雪才停工。林宇才说,当时从厦门去北京参加铁路建设的有1200多人,但入伍后都分开了,他所在的连队只有五六个厦门人。

林宇才所在的班负责北京地铁石景山段工程。他回忆,当时挖地铁得先把路挖开,修好了再把路填起来,不像现在可以直接在地下打洞。他们主要负责搬运石头等,对技术了解不多。但有个工程师住在他们班,工程师有空时就会和他们说说地铁建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