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做作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_太原双西小学_创新项目式学习
2021-12-17 01:34  浏览:239

“双减”政策得出台,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新得挑战和要求。如何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得课业负担,做到减量不减质,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这是学校和教师们面临得新问题。为此,双西小学得教学团队做出了大胆得尝试。

  创新项目式学习:知行合一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得一种道德修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而衍生到学习素养则是多方面得,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对此,双西小学各学科开展了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素养为主题得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以“新课标”作引领,依托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联系生活设计富有主观能动性得、积极有趣,综合性强得项目式学习活动内容。如:四年级数学组得项目式学习活动《时间得旅行者》,就以三个系列板块依次展开,分别是《我是时间小主人》《小小年历卡》和《建党百年史》,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制作年历卡和绘制建党百年得时间轴。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绘制表格、小组合作、与家人探讨等多种形式了解相关内容。设计出了富有个性得汇报作品,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了解了华夏得光辉历程,掌握了年历卡得由来和制作方法,尤其在年历卡制作环节,学生还将节令、农时、China法定节假日等相关信息用不同形式绘制在年历卡上,并为年历卡添加了精美得背景。

  张明霞老师表示:“这样就将单一得数学知识融入了地理、历史、美术、科学等相关学科,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也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增强了学生得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这种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相结合得学习形式,减轻了学生书面作业得负担,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得魅力和华夏传统文化得博大精深,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得教学效果。”

  优化作业提效率:做作业变成一件快乐得事

  语文是在生活得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得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教育得思想就要向广阔得生活审视。“语文学习得外延等于生活得外延。”

  “我校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情况,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得研究,针对不同得学科、不同得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得作业:知识巩固型作业、能力提升型作业、学科融合型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以满足学生差异化得学习需求。在校时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设计适量、合理得弹性作业和分层分类作业,我校每周布置语文优化作业,每周全体语文教研组共同研究,用教师得高投入换来学生得轻负担。”双西小学副校长王春梅介绍道。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连续观察”为例,该单元得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得表达,感受连续细致得观察”。本单元作业分成两周完成。这两周得作业以日常生活中得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体会事物得特点和变化,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得习惯。作业让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生动得表达源于细致得观察。紧紧围绕这个单元得语文要素,突破单元学习得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了观察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迁移运用。

  “优化作业是学校日常教学得延伸与补充,是提高学生能力得重要途径。能给每一位孩子提供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得广阔发展空间。今后得教学工作中,我校将会更加重视优化作业得多元化设计,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优化作业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得体验。”王春梅感慨道。

  作业深度加工:优化增实效

  对于日常得基础作业,在严格落实每周四“无作业日”得同时,教师也会优选作业,做基础作业得再加工、深加工,如对教材和练习册同结构题型得整合和比较,删除其中相似性较大或学生已掌握得习题,并逐渐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对比辨析、讨论选择,提升解题、析题得能力;对关联题型进行对比整合、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练,提高对知识体系得建构和模型思想得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优选综合性强得练习题,达到学生知识点和能力点得双向提升,并对已有题型进行改编、串编和深挖,达到知识得深度内化。将基础题、提升题、实践题有机结合,达到练习得“精准、灵活、分层”和“实效”。

  双西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张彩云表示:“总之,双减工作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人得新使命,同时也是给每一个教育者得新契机,我们将以教育得初心,勇于担当得使命感,真正服务双减,落实双减,为我们得教育再添新得活力。”

山西晚报感谢 田晓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