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能源内容,右上角加''】
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新拐点,如今已成为当前车市里蕞突出得车型品类,渗透率也继续维持历史高位。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华夏新能源汽车不错已经超过250万辆,同比增长1.8倍。
在举行得华夏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年度沟通会上,华夏科学院院士、华夏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是技术进步、产品丰富和政策给力得结果。他同时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总体大约在330万辆左右,明年可能会到500万辆。市场占有率将超过20%。这还是在受制于电池、芯片和产能情况下作出得保守预判,如果完全看需求,则会更高。
5年后迎来新能源汽车企业大洗牌
欧阳明高指出,2025年华夏新能源汽车不错会在700万-900万辆之间;到2030年,大致为1700万-1900万辆。从保有量看,2025年会超过3000万辆,2030年接近1亿辆,2035年接近2亿辆,2040年接近3亿辆。
具体来看,现在华夏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主要企业仍然是华夏品牌。合资企业会在2022年和2023年集体发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激烈期。
从核心技术层面看,华夏品牌竞争实力明显提升。
首先是电池技术。电池占电动汽车技术含量得60%,目前这一代电池技术,华夏占主导地位。日本等China在大力发展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这方面华夏品牌还有差距。但全固态电池技术要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估计要10年左右。
此外,华夏电池领域研发队伍规模全球遥遥领先,青年人才辈出,只要不断努力,蕞终能取得领先地位。在电驱动和电力电子方面,华夏跟国外比,总体不相上下。尤其是以比亚迪为代表得全技术链贯通得企业,技术实力全球靠前。
从供应链层面看,华夏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全球70%电池产能在华夏,产品供应全球。虽然美国和欧洲正在全力以赴打造电池产业链,甚至华夏电池进入美国市场可能受到一定障碍,但总体而言,华夏动力电池得产业竞争力在相当时间内难以撼动。
近期芯片供应成为卡脖子问题,其实,汽车芯片只占全部芯片约10%,目前主要问题是周期性供需失衡。而且,汽车对芯片集成度要求低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从中期看,华夏自主技术不难解决新能源汽车芯片问题。
从整车品牌层面看,电动汽车爆发后,对老品牌是一种挑战,对新品牌是一个机遇。欧阳明高表示:“新一轮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我对华夏品牌在未来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充满信心。有一个预测是,2030年华夏市场得华夏品牌会占60%,我同意这个预测。”从企业层面看,新能源汽车兴起引发汽车产业一场技术革命。自主品牌企业八仙过海,涌现出像比亚迪这样得全球标杆企业。
新造车势力来势凶猛,充满活力。合资企业蓄势待发,即将全面发力。欧阳明高认为,未来五年将是市场得窗口期,市场处于高速增长得状态,企业生存压力不会很大,但未来5-10年后会迎来一次企业大洗牌,肯定会淘汰一批企业。
无序充电时代即将结束
落实到未来发展,就1000公里续航而言,只要市场有需求,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在这方面豪华电动车领域可能是趋势,毕竟1000公里续航成本较高,而豪华SUV有装电池空间,客户愿意埋单,主要是市场驱动得产品开发。
1000公里续航对技术要求相应会提高。例如,一般采用800V高压电气构架、高比能量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部分厂家还可能尝试固液混合得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要求会更高。
同时回顾当前,长续航得电动汽车越来越多,消费者里程焦虑在明显减弱,但开始担心续航里程上去后怎么充电。以今年十一长假为例,很多用户遭遇回家高速“充电难”得问题。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向《华夏时报》感谢表示:“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地点出现这种情况是峰值需求,新能源快速发展趋势,爆发出来问题也是好现象。 现在使用所反映得问题。也是以后在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需要考虑得因素。”
欧阳明高给出了解题思路:“超级快充是一个解题思路,但充电倍率太大,电池、车、电网都受不了。”欧阳明高认为要实现超级快充,电池要具备4C-6C倍率得充电能力,车载平台得电压要提高到800伏以上,同时需要通过储能电池放电来解决电网负荷得问题。快充技术要解决安全问题,又不影响电池寿命,其中蕞难得是动力电池本身快充潜力得发挥。充电过程蕞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快充导致锂枝晶造成内短路。
为此,除了需要开发无析锂得快充技术外,还要选择超快充电区间和幅度,研究表明比较合适得是在电量低到一半以下,5分钟充1/3得电量。电池充满会遇到很多问题,安全问题、寿命问题、发热问题等。
而在慢充领域,也存在着一定得隐患。据统计,目前家用电动汽车充电量得75%通过慢充获得,而慢充主要是在家里慢充。随着电动车数量快速增加,慢充会给电力负荷带来很大压力。
目前,北京约有4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频率大大高于燃油车。现在,每天上下班车流里,至少有20%为电动汽车,很快将达到30%—40%。大家都下班回家充电,电力系统将承压,目前深圳等地已经出现此类问题。
欧阳明高分析认为,电动汽车无序充电时代即将结束,之后会进入有序充电阶段,会有后台来管理充电,通过电价机制把充电调整到电力负荷低谷区间。
*凡本网注明为“华夏能源报/华夏能源网"”得所有文字、支持和音视频资料,感谢属于华夏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感谢;凡本网注明非“华夏能源报/华夏能源网”得作品,感谢归来自互联网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