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宝藏之中国博物馆藏品
2018-01-10 22:35  浏览:274
最近迷上了央视的《国家宝藏》节目,新年假期去了南京博物院,回到北京的周末又去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就在天安门广场的东面!



过地下通道的时候正好碰见,走的非常整齐,有人直呼:真酷!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短信预约和现场取票三种方法,都是免费的!



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全国有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出,其中这7件在国博常年展出,也是国博的镇馆之宝!

国宝编号 名称 时代 出土时间 地点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新石器时代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
2、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 1957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3、后母戊铜鼎 商后期 1939年河南安阳市武官村
4、利簋 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5、大盂鼎 西周康王时期 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
6、虢季子白盘 西周 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
7、孝靖太后凤冠 明代 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

后母戊铜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哇,我每到一地旅行必去博物馆,可惜那年国博在整修,那年南京博物院也在大整修。所以特别遗憾的错过这两个很诱人的博物馆。也好,留点借口再去北京和南京,哈哈。楼主妹子,这里是要收费的吧?也要带着身份证吗?

不收费啊,现在博物馆也都国际化了,慢慢都免费了,北京的博物馆基本都不收钱了!南京博物院也免费,都需要用身份证去领票~据说故宫博物院最终的目标也是免费,期待这一天!
楼主进了国博首先要去看看镇国之宝~~后母戊鼎。在四层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出~~上学的时候课本中学过,膜拜一下~~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因器腹部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有关青铜器的研究,以及甲骨文中的记载,认为在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三个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以及根据铭文可知,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的。
后母戊鼎右边是大盂鼎,它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大盂鼎铭文虽属西周早期金文,但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并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庄堂皇、浑厚雄伟,故作品更呈现出一种磅礴气势和恢弘的格局,从而为世人所瞩目。



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盂在铭文中说明作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
2013年8月19号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一级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据悉,为加强文物出境展览的规范管理,切实保证珍贵文物尤其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安全。目录中继续收录了珍藏于四层青铜器展的商子龙鼎、周天亡簋。以及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展中的四羊方尊、西汉诅盟场面贮贝器、彩陶人面鱼纹盆、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等,后面都会上图~
后母戊鼎左边是子龙鼎,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迄今发现最大的商代圆鼎。“子龙鼎”与“司母戊大方鼎”并列,一圆一方,堪称商代青铜器双璧。子龙鼎是现已发现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带有“龙”字铭文最早的青铜器,铸造工艺精良,保存品相完美,是商周铜器中的极品。



天亡簋,西周初期著名青铜器,又称“大丰簋”或“朕簋”。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今宝鸡市眉县)器内底铸铭文8行78字,记录了一件发生在3000多年前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就是周武王姬发在伐纣灭商后举行祭祀大典,祭奠多亏祖先和父亲文王的保佑,才得以伐纣成功,确立周朝的统治地位。



此器肃朴庄重,周身饰以旋龙纹,内底有铭文八行七十七字,大篆。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物,同时是西周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也许有人会疑惑,怎么没有第二批?第二批基本都是关于故宫的书画........《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其中37件(组)一级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37件除了9件在其他博物馆外,其他都在故宫。
《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楼主走错了地方,先去了出口,从出口进也可以的,就是倒着看,那我就慢慢地穿越,由近到远,最好的留在后面!楼主算是走马观花,如果每件藏品看几分钟,要用十年时间~而楼主只用了2小时,看了很多电视和书中提到的宝贝,当中也有遗漏的,准备下去再去!
首先是明清时期,楼主觉得这个瓶很好看~~黄料夔纹诗句瓶(清)



清代的玉雕工艺非常出色。清代宫廷设造办处,下设玉作,专门招揽全国名匠从事皇家玉器的雕琢。民间碾玉作坊,以北京、扬州、苏州、大理为著。当时玉雕的原料有白、青、碧、黄、翠玉等,常见器物有瓶、壶、碗、洗、花插等,还有各种动物及巨型山子等。
青玉六蜻蜓环儿双联洗,是由两个四角洗的各一角相联为一整体,其余六角上各雕蜻蜓一只,每只蜻蜓衔玉环一只,造型简洁端庄而别致。



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粉彩为釉上彩,又名软彩,始于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盛于雍正年间(公元1723~l735年)。它是由五彩发展而来,其特点是改变了五彩单线平涂的绘法,有的画面施以玻璃白粉,再绘以各种彩料。这件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瓶式,是在镂空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PS:2010年11月英国Bainbridges拍卖公司,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卖出5.541亿元~~
乾隆松石绿釉雕凤凰牡丹纹梅瓶,乾隆松石绿釉梅瓶器多为小件文玩和装饰品,大件少见。梅瓶为乾隆时期的典型器物,形体秀美,雕刻精致,纹饰立体感强,线条流畅。



清康熙青花夜宴桃李园图棒槌瓶,此图取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散文《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描绘李白与众兄弟在春际桃李盛开之时,聚会桃李园之景。明月高挂,幽赏夜景,叙天伦之乐事,饮酒赋诗。图侧青花楷书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下钤“木石居”印。
以浅淡的青花勾画描绘纹饰,称为“淡描青花”,此装饰技法始于明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至道光均十分流行。



此瓶用淡雅宜人的青花描绘,虽无浓艳富丽的色彩,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文人雅士清高淡泊,洒脱飘逸的风骨。细腻流畅的线条,将李白等人才华横溢、放荡不羁的性格刻划得惟妙惟肖。为康熙民窑青花瓷的代表作。
青花八吉祥纹扁壶内绘八吉祥纹,腹侧、足外墙均绘缠枝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清乾隆年间的代表作。



八吉祥是佛家的八种吉祥物,基本都是成套的出现,运用广泛。扁壶又叫抱月瓶,明初很是流行,发展成为经典器形之一。
雍正窑变石榴尊因形似石榴故称为石榴尊。口呈五花瓣式,外撇,束颈,圆腹,假圈足。通体施仿钧窑变釉,外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清代瓷器是我国瓷器制造史上的一个高峰,尤其是雍正时期,开始大量模仿制造历代名瓷,窑变釉瓷器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力发展。其间,仿照宋代钧窑的玫瑰紫彩釉斑,烧造而成的一种窑变红釉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这种釉色是红与蓝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红里有紫,紫中有蓝,极具美感。窑变釉瓷器施釉都比较厚,它的烧制工艺,和修胎工艺都比较精致。到了清代晚期的时候,窑变釉瓷器的烧制水平开始下滑,烧制的瓷器胎质逐渐粗糙,釉面的色彩斑也越来越少。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珐琅彩瓷器为名贵的宫中御用瓷器,因烧造数量有限,传世不多,故弥足珍贵。



雍正粉彩梅竹双燕纹瓶,外壁粉彩绘梅竹喜鹊图,外底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该器造型规整,绘画精细,构图疏朗雅致。以白釉为地描绘翠竹、梅枝及梅花。两只喜鹊悠闲地栖息于花枝间,构成一幅春回大地的风景图卷。喜鹊又称报喜鸟,梅与眉谐音,喜鹊登梅有“喜上眉梢”之吉祥喻意。



粉彩是清代康熙晚期所创烧的珍贵彩瓷品种之一,雍正时期达到最高峰。粉彩具有粉润雅丽的艺术特色,所以善于表现所绘物象色泽的质感,特别是花卉、翎毛及虫鸟等的描绘,工细柔丽,所绘图案有阴阳向背的艺术效果。
这件清乾隆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楼主很喜欢,虽然我不是学艺术的,但是美好的东西谁都细化。这是景德镇御窑专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海晏堂即为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安放处,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焚毁,海晏河清尊因此愈显珍贵。



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外形上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尊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制作集雕、贴、凸压之大成,工艺高超。霁青色象征河清,燕子与“晏”谐音,整件器物蕴含海晏河清,四海承平之意。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生产工艺达到了高峰,品种齐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绘画水平高超,器型制作精美,这件瓷尊就集中体现了这些时代特点。


雍正斗彩海水团花纹天球瓶是斗彩中难见的大器,也是雍正御窑斗彩的精品。



人们把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的瓷器,称之为天球瓶。斗彩又名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种装饰艺术。明宣德时景德镇始创,成化时非常发达,清雍正时有进一步发展。斗彩先以釉下青花在坯上描绘勾勒,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填涂或点涂成完整的花纹,使用的彩料主要含铁、铜和钴,成品色彩丰富、鲜明,绘画内容亦多种多样。



皇帝之宝玉印,清朝皇帝的印章称为“御宝”,当初放置在故宫的交泰殿,由专门的机构—尚宝司来管理。



这方盘龙纽玉印,印文为满、汉文篆书篆刻。满汉文合璧印为常用之印章,代表皇权,皇帝颁发的诏书皆钤此印。



1957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定陵,出土了孝端、孝靖凤冠各2件,分别为3龙2凤、12龙9风、9龙9凤和6龙3凤。随葬时装在八角形的朱漆匣内,然后分别装入4个随葬的器物箱中。根据洪武、永乐定制,皇后凤冠为9龙4凤,而从出土实物与定制均不符,可知万历时冠服制度已有所变化。其中这件属于孝端皇后的9龙9凤冠。



孝端皇后饰有9条金龙、8只点翠金凤、100余粒红蓝宝石、5000余颗珍珠,是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之一,四冠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这件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以丝帛为面料,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此冠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00余粒,珍珠5000余颗。



孝端皇后,王氏(1564—1620年),明神宗皇后,名王喜姐。原籍浙江余姚,生于京师。公元1578年被册立皇后,谥号“孝端皇后”。王皇后终其一生只生了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未生皇子。 孝端皇后是万历皇帝的元配,生前当了42年皇后。1956年在北京市昌平区定陵出土孝端皇后凤冠。该孝端皇后凤冠为明万历年间文物,该凤冠是皇后的礼帽,是皇后在接受册命、拜谒宗庙祭祀祖先、参加朝会时所佩戴的。



这件展品围了很多人,大家都在仔细的观看这件宝物~~尤其是女的,^_^

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觚,此出戟觚造型端正,釉色沉稳纯净,鎏金极厚,为宣德时期掐丝珐琅的典型器物。



觚(读作gū),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初现于二里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清宫旧藏(原藏故宫博物院)。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这件五彩瓷罐的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一周,腹部绘荷花、水藻、游鱼,整体图绘疏密有致。底部用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



明代继各种单色釉成功之后,斗彩、五彩相继大放异彩,嘉靖五彩较前代更加光影夺目。五彩纹饰多以青在为底色,再加红、黄、蓝、绿、紫五色。不过根据图纹需要,五色不定俱全。五彩瓷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前者亦称之为斗彩,是经两次烧制而成;后一种则是青花和五彩同时上釉,一次成器。这件五彩鱼藻纹罐届青花五彩工艺,是明代影瓷中的精品。



明永乐青花海水云龙纹扁壶,此瓶是由景德镇御窑厂制造的。它圆口、长颈、扁圆腹、平底,腹的两面饰满青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腾身,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颈部用青花饰以卷草纹、缠枝莲纹各一道。这是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产品。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以永乐、宣德两朝最盛,其产品以造型清秀典雅,胎体薄,纹饰凝重,青花颜色鲜艳而著称于世。
接下来是辽宋夏金元时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在陈列中突出宋代的科技成就,展示了一件针灸铜人。王惟一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曾在仁宗和英宗时担任太医。他编撰并刊刻发行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宋代以前的针灸学进行总结。当年,王惟一于1027年铸成了两具一模一样的针灸铜人,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宋天圣针灸铜人”。原物已经不知所踪,现在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这件针灸铜人,据说就是明正统年间,严格忠实北宋天圣针灸铜人原物,翻铸而成的。



佛教雕塑在唐代达到顶峰。到了宋代石雕开始走下坡路,而木雕则异军突起,尤其木雕观音最为出色。姿态优美,面目和善可亲~



西夏绿釉鸱吻,古建筑正脊两段的构件,釉面光亮,造型威猛,是西夏皇陵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建筑构件。此物为建筑构件,形体高大,呈龙首鱼身状,龙首与鱼身系分别烧制成型,通体饰鳞纹,施绿釉,釉面光亮,威猛生动。



西夏文敕燃马牌青铜敕牌,其上的西夏文为“敕燃马焚”,意为“敕令驿马昼夜疾驰”。敕燃马牌是西夏传递朝廷和军方文书、命令通信人员的“通行证”。敕牌由两片圆形青铜牌组成,可相扣校验。一存朝廷,一存都城驿站,合符后使者才能携此牌传递书信。



西夏釉陶五角花冠频伽 ,人首鸟身的雕塑迦陵频伽,是指佛教中的一种神鸟。据传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胜于常鸟,佛经中又名美音鸟或妙音鸟。在我国,迦陵频伽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北魏的石刻上,唐代敦煌壁画以及铜镜也多见其造型。



西夏灰陶四角叶纹花冠频伽



有关西夏历史可参考我银川西夏王陵介绍~
bbs.tianya/post-travel-82145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