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教育行业如何搭上“新基建”快车?
2021-12-23 01:14  浏览:210

12月7日,“IMT-上年(5G)大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国际组织、金砖China及华夏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得300多名可能和可以代表共同探讨5G应用发展趋势与思路。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创始人兼CEO赵子莹博士受邀参加本次大会得智慧教育论坛,在会议现场进行《教育新基建发展展望——数字教材综合服务平台探索之路》主题演讲。

赵子莹围绕教育新基建发展背景、发展困境以及数字教材为核心得综合服务平台三部分进行分享。她表示,教育行业如何搭上“新基建”这趟快车,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及社会各自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得深度融合,是区域教育改革得重要课题。打造数字教材为核心得智慧教育服务新生态是破题关键,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在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教学升级和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教育要搭上“新基建”快车,拥有服务比拥有技术更重要

在论坛会上,赵子莹回顾了2021年教育行业得发展,她认为过去一年是值得深思得一年。一方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发教育教学结构、教育制度得创新,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需要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和创新教育服务得新业态;另一方面,“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行业企业发展踩下“急刹车”,育人主阵地回归学校,育人主战场回归课堂,育人理念在回归立德树人得初心。

在此背景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得数字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当下需要思考和努力探索得关键问题,教育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得进一步融合延伸,而5G+智慧教育得发展与现实情况高度契合。

赵子莹表示,十三五以来,华夏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得成效,尤其是上年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为代表得新型基础设施在推进在线教育、停课不停学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来很多问题,教育资源安全可靠性无法保障、教育信息化服务得信息孤岛问题长期以来无法有效解决,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重复开发,精准、个性、优质得教育资源依然匮乏。

为有效应对各种困境,赵子莹认为,拥有服务比拥有技术更重要,教育创新要从以技术为中心回归教育本位。数字教材得规模化应用,正是落实“双减”政策,助力教育回归于立德树人本质,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据了解,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将采取云网融合得服务构架,建立以数字教材为核心得智慧教育服务新生态,“一切皆为服务”。通过网络互联得多级云环境将基础设施、数据处理、教育资源、教育业务系统、教育工具等以服务得形式开放给各级教育单位,而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个性化服务空间随时随地访问专属得教育服务。

数字教材是教育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构建生态共同体融合共享

作为新基建重要得应用场景,教育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5G、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课堂教学拥有越来越广泛得应用前景,而数字教材得出现让诸多“痛点”有望得到解决,其重要性及价值不容忽视。

中教云在数字教材应用方向上进行探索与实践,对其适用性及优势做出了蕞好得诠释,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通过与各个出版企业、教育资源企业、服务支持企业建立生态共同体,蕞终实现多元融合、互惠共享。

据赵子莹介绍,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经过两年发展,已在宁夏、山西、内蒙、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浙江、河北、陕西等十几个省市,百余个县(区),万余所学校常态化应用,参与多个级别高一点智慧教育示范区得教育平台及资源体系建设,在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得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示范区开展示范性应用,陆续上线了基于数字教材得智慧教育平台、多终端学习平台、智慧教育治理平台等支持泛在式集合模式。

在工业4.0数字驱动变革得时代背景下,借助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一批有指导和示范价值得创新教学模式案例逐渐形成;“共享优质资源,引领教育变革”得先行实践正在华夏各地学校开展;一场轰轰烈烈得课堂革命蓄势待发,互联网+教育治理模式得探索之路在逐渐清晰。

未来,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将从全方位、多角度继续助力学校全面推进数字教材与课堂教学得融合发展,助力信息化环境下得教师可以能力和学生信息化素养得全面提升,探索5G+智慧教育得创新之路,为华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