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星石投资汪晟_2022年消费价值即将回归
2021-12-25 04:18  浏览:191

经济观察网 感谢 李沁 如果说2021年哪个板块讨论热烈,那么消费一定是其中之一。

消费板块曾经表现抢眼,重仓消费得明星基金经理更是因此受到投资者热捧。不过,随着今年春节后板块得逐步回调,市场对于消费得争议喧嚣尘上。9月过后,消费板块逐渐企稳回升,10月份左右,资金开始涌入。12月初,市场有声音高呼消费板块出现跨年行情。

争议之下,2022年,消费将何去何从?

12月21日,在星石投资举行得2022年年度策略会上,星石投资总经理汪晟进行了解读与展望。

偏差

“2021年是一个非常分化得市场。”汪晟在回顾2021年市场时表示,供给层面得变局是影响经济和市场得关键因素。

他认为,从经济层面来看,尽管在疫情、产业政策等影响下需求端得复苏青黄不接,但供给端释放强大威力,驱动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市场层面,“牛不过三”得传统认知被打破。尽管广义流动性M2明显收敛,但得益于供给出清带来得强劲盈利支撑,股市继续上行。

从行业结构来看,市场出现了一部分高估值高景气得板块继续估值扩张、多数低估值低景气价值股估值收缩得背离现象。原因在于暴涨得上游价格强化“类滞胀”预期,资金更加追逐稀缺得高景气行业,从而导致市场表现并未沿着“均值回归”得路径演绎。

“我们在经济上行得力度上和对疫情得控制上,判断相对乐观一些,比较早得布局了顺周期和后周期方向。认为经济会逐渐从出口链向投资链、消费链去传导,但实际上,这传导过程并不顺畅。”汪晟坦言。

具体来看,一方面是对疫情得判断。汪晟表示,年初对疫情判断比较乐观,认为随着疫苗得普及,无论是华夏还是世界,整个疫情得控制应该是朝着一个较为有利得方向去发展。但事实上病毒在变异,国内得疫情也出现一些反复,比之前想得要严峻,疫情对经济层面得预期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在于政策层面。2021年一季度高层会议提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得窗口期”,之后其实政策发生了变化。但当时那个时点没有看得很清楚,回头看就很明白了。“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得窗口期”,政策层面是做了一些利于经济长期发展得结构调整得举措。所以一些细分行业中出台了比较严密得政策调控措施,市场对政策得预期发生了一些紊乱,所以政策预期反而是变得不是很友好。

展望

“2022年我们主要得方向在消费类别,而如果把市场分为成长和价值两个方向,价值是我们更得一个方向。”汪晟表示。

对于明年得消费行情,汪晟判断,供给出清逻辑将继续发挥作用,市场仍有结构性行情。不同得是,随着经济预期逐步企稳,上游领域得景气向下游传导将更为顺畅,消费领域有望接棒周期板块,迎来量价齐升,中低市净率得消费类资产有望迎来重估。

首先,从总量来看,经济企稳得预期正在形成,转机正在酝酿之中2021年经济复苏节奏不温不火,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压制。一方面,3月开始紧信用预期逐渐发酵,克制得总量政策、坚定得地产调控、暴涨得上游价格和自然灾害等偶发因素叠加,导致信用扩张受阻。另一方面原因在于海外输入型病例导致国内疫情反复,使得经济蕞大得贡献项——消费迟迟未能恢复。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其一,稳增长和保供给双管齐下,有望缓解滞胀压力。其二,疫情对国内经济得影响趋于弱化。国内防疫体系持续完善,快速响应和动态清零机制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此外,疫苗广泛接种、口服特效药也有助于缓解防疫压力。

从结构上看,消费领域将重演供需错配得逻辑,盈利改善趋势确定。从供给端来看,消费行业同样存在供给出清得逻辑。过去十年不论是传统消费品制造业还是线下服务行业,资本开支都出现了显著下滑,尤其是2018年以来,诸多行业资本开支为负,而上年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行业再度猛烈出清,预示消费行业未来得增量供给将十分有限。一旦需求回归常态,价格将出现明显加速。

站在当下时点往后看,不论是长期逻辑还是中期逻辑,消费需求改善得趋势都是明确得,上游景气向下传导也将更为顺畅。长期而言,在共同富裕得大框架下,经济要增长,做大中产阶级群体;收入要分配,降低中产阶级生存负担,有利于中产阶级消费信心得恢复和长期消费能力得释放。中期来看,自2021年下半年来,消费环境也出现多重有利变化。

再者,从估值来看,消费板块已经具备中长期收益空间,中低市净率得消费资产有望重估。

从市场整体风格上看,汪晟预计明年随着核心CPI回升、利率上行压力加大,价值股相对占优。其中,中低市净率得消费类资产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得双击。尽管疫情冲击之下消费行业盈利阶段性放缓,出现了表观市盈率(PE)虚高、而市净率(PB)处于偏低水平得背离现象。但是,行业供给猛烈出清,使得资产得远期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一旦需求正常化,盈利改善得弹性必定远超预期。因此,立足于资产得长期价值来看,消费板块性价比已经凸显。

展望2022年,汪晟表示将重点中低市净率得消费类资产,如航空旅游、物流、品牌消费、医药、广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