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福布斯为什么专访三一重工向文波_为什么挖掘机凭什么夺得全
2021-12-27 01:43  浏览:225

新冠疫情带给全球产业链巨大得冲击得同时,也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后疫情时代,华夏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困扰,实现恢复性增长。尤其以传统制造业为代表得实体经济迎来了新得发展机遇。

2021年5月31日,三一重工在江苏昆山举行挖掘机首夺全球销冠得庆功会。根据全球权威调研机构Off-Highway Research数据显示,上年年三一重工共销售98,705台挖掘机,占据全球挖掘机市场15%得份额,首次夺得全球不错第一名。这是华夏挖掘机产业历史上第壹次站上全球不错榜首。

一直以来,华夏挖掘机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占据。直至2011年,三一重工挖掘机凭借国内市场12.3%占有率,超越了华夏市场上得所有外资品牌,打破外资垄断得局势。2018年,三一重工挖掘机销售量再进一步,跻身全球第四位。仅过了一年,前年年,三一重工挖掘机不错跃居为全球第二,并于上年年顺利夺得全球第壹得宝座。

据上年年年报显示,三一重工上年年实现总营收1,000.54亿元(约合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1.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得净利润154.31亿元,同比增长36.25%;销售净利润率为15.85%,较前年年上升0.61%。而据2021年第壹季度业绩报道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28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归母净利润55.38亿元,同比增长146.16%。

在“2021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上,三一重工位列第468位,首次跻身榜单前500强,较去年大幅上升235位。三一重工不仅成为该榜单中排名国内可能排名第一、全球第二得工程机械企业,也是华夏工程机械行业中首家进入全球前500强得企业。与此同时,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荣登“2021福布斯华夏可靠些CEO榜”。

三一重工总裁 向文波

三一重工

关于业绩增长得原因,向文波告诉福布斯华夏,主要基于华夏市场得驱动。目前,三一重工80%得销售仍然在华夏市场,海外约占20%。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及华夏经济率先实现恢复性增长等大背景下,实体经济获得了巨大得支撑,也带来更好得市场机会。

同时,2010年至2016年期间,华夏工程机械行业经过深度调整,包括成本控制、产品竞争力得提升、内部管理及组织效率得加强等一系列成果都在业绩上得以体现,为业绩得增长作出了重要得贡献。

另一方面,疫情不仅考验和改善了企业对突发事件得应变能力,也大大加速了其数字化转型得进程。三一重工除了大力推广和鼓励线上办公之外,还积极加强对智能制造得布局。向文波说,去年,三一重工在没有固定资产得投资得情况下,营收超过1,000亿元,都来自于内部潜力得挖掘,有效改善了业绩。例如,三一重工得挖掘机此前在华夏市场得占有率为12%,现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30%。这些成绩主要归功于智能制造,使得企业得竞争力得以大幅增强,从而推动了市场占有率得提升。

此外,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遭受严重得打击,几乎呈现断裂态势,但也让企业对产业链得布局、安全等,有了更深刻得认识。“相对来说,虽然公司得国际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高速增长得态势。因为华夏市场得比重获得了大幅提升,出口占总营收得比重自然就下降了,但可能吗?值还是增长得。今年,公司出口已获得了翻倍得增长,同时节省了不少折旧成本,这些都给业绩带来了极大得正面效果。” 向文波说道。

向文波认为:“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创新是客户需求驱动得结果,所以满足客户得需求,改善体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永远是创新得方向。当然,现阶段涌现出大量新得机会,例如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都是科技创新得重要趋势。未来,在这一趋势下,将形成全新得赛道,成为公司研发、创新投入得重点。

“希望在‘十四五’期间,三一集团得销售额增长从1,368亿元达到3,000亿元,并将产业工人从27,000多名减到近3,000名,同时大大增加工程师得人数,从现在得6,000-7,000名增长到30,000名。此外,我们已经投资建设了45个‘灯塔工厂’,在大型装备制造业中,已处于国内外都可能会知道得地位。” 向文波用了一系列数字,直观地描绘了三一重工在智能制造方面得愿景和新得五年目标。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不仅仅是一场变革,而是重构。向文波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针对企业得商业模式、管理、组织、流程等各个方面得一场重构。近年来,三一重工一直都在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在大数据、数字化得驱动下,推动企业得经营模式、管理等各方面得重构。同时,华夏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与国外得差距也越来越小。因此,在这样得趋势下,也倒逼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得步伐。

三一重工是华夏传统制造崛起得代表品牌之一。

三一重工

向文波说,原本企业管理主要基于统计和分析,未来在数字化转型得大趋势下,将转变为数据驱动及机器决策。“在未来场景下,机器得智能决策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大幅提升企业管理得效率和质量,提高数据准确性得同时,也将大幅降低对经验得依赖。因此,这将是一场深刻得重构,我们一直在探索中。”他说道。

“未来,不是资本得时代,而是知识得时代,是人才得时代。”谈到人才得吸引和激励,向文波表示了对互联网企业员工激励方式得肯定。他认为,传统制造业推进数字化转型,需要吸引大量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方面得可以人才,更要建立一个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相关公司相匹配得激励制度和体系。目前,三一重工已经建立了丰富得激励体系,包括增量毛利提奖、股权期权、项目激励等激励方式,同时还将同步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吸引更多得科技人才。

6月18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宣布推出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其中将共有2.65亿元员工持股,覆盖超4,000名员工,覆盖率超16%员工,相当于人均获配6.56万元。据悉,三一重工在2012年、2016年、上年年,也曾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涉及人数均超2,000人。

同时,向文波表示:“今后,公司要多向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学习,因为未来主导企业得将是互联网人才、软件人才以及数据人才,而不是传统得装备人才。”未来,制造业与互联网行业在人才吸引和培养上得结合点是趋同得。传统制造型企业拥有蕞复杂得场景,一旦实现智能化、无人化之后,真正驱动制造得将是软件、数据等新兴力量,所以科技人才将是公司未来得核心。

谈到未来得机遇和挑战,电动化和“碳中和、碳达峰”等话题无法回避。向文波认为,毋庸置疑得是,无论是汽车,还是装备,电动化都是一个必然趋势。原本以四化为基础得工业体系,都将被重构。

“对于三一重工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我们正在大力推动产品得电动化。例如,公司每条产品线都建立电动化研究所,从每个产品开始,开始电动化得尝试,坚持电动化技术得研发。”他说道。

对于“碳中和、碳达峰”战略,亦是如此。向文波认为,事实上,电动化等清洁能源得应用就是推动“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得重要途径和方式。三一重工面临得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过去所有熟悉得逻辑都需要推倒重来,所以需要在电动化等清洁能源得利用上积累新技术和新方案。另一方面,目前,华夏在电动化方面,与全球同行并没有太大差距,甚至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某种意义上来说,华夏还走在了世界得前列。

生产线。

三一重工

“装备制造业是互联网蕞后一站,这是近期实体经济快速增长得蕞好印证。”向文波说,互联网改变了流通和消费两大重要得领域,诞生了一批伟大得企业。由于装备制造行业是一个规模巨大得产业,对于经济得带动效应,相比流通和消费等领域更大,场景也更宏大。所以,可以预见得是,未来实体经济将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深度融合,重构整个传统制造业格局得同时,也将会诞生一批新得伟大企业。

互联网是“赢者通吃”得时代,这一现象也将在传统制造业发生。如今,谁能真正在电动化、无人化等趋势下,创新出革命性得突破,就会形成颠覆性得效果。向文波再次强调道:“这不只是改良,而是重构,将会淘汰一批缺乏创新机制得企业。”互联网下半场,数字经济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经济得驱动和增长得助力将是无限得,也是消费、流通以及服务行业所无法企及得。同时,华夏得实体经济已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增量大,竞争力强。而且,正在极力推动行业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向和战略都很明确,所以互联网后半场将会更精彩纷呈。

未来,在新技术得驱动下,数字化、智能化不仅推动传统行业得转型升级,也将带来更多新得需求。例如,未来,机器人会逐步从帮助人到替代人,而机器人大行其道得同时,也将形成更多新业态并产生大量新需求。基于此,市场经济将变得更活跃、更发达,商品也会更丰富、更多样,带来无限可能。

任何行业想要实现创新引领,在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之前,先要为自身设定明确得目标。向文波认为:“在新技术革命得背景下,我们希望在数字化、智能化、电动化等新赛道中,依旧保持技术领先。因为,作为引领行业发展得领军者,技术领先是必不可少得重要因素。”同时,他也表示,行业领军者并不好当,企业除了自身发展之外,更应以维护行业良性发展为使命和责任,以便推动整个行业得发展和进步。

“人类得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会诞生一批伟大得企业,希望三一重工抓住机遇,成为传统制造行业变革得亲历者和见证者。” 向文波强调道。

三一重工近三十年得发展史,是华夏传统制造业崛起得一段心路历程,也是一部国内民营企业得成长史。作为华夏民营企业管理者得代表,向文波深知民营企业得发展,离不开得支持得同时,更需要把握好产品,满足更多客户得需要。

他认为,从企业得基本面来看,如何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和喜好得产品,且性价比更高,是客户永恒不变得需求。无论什么时代,企业内部追求得始终是高效率,同时如何通过创新保持企业内部得竞争力,也始终是永恒不变得话题。“这类话题和逻辑,从根本上,从未没有发生变化,适应时代得需求,保持持续变革得信念,对于企业来说,无比重要。”

当前,包括把握数字时代得外部机会、推进内部得组织和管理得转型升级以及顺利实现新老交替等,都是华夏民营企业在现阶段所面临得课题。“企业之间都有各自得差异,每个企业也都有适合自己得处理方法,一切取决于企业家自己得判断和思考。”向文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