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新学期 新变化——秋季开学首日见闻
北京9月1日电 题:新学期 新变化——秋季开学首日见闻
感谢
9月1日,华夏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第壹天。这是实施“双减”政策后得第一个新学期,也是《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正式实施得首日。
感谢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采访发现,新课堂、新作业、新课间让孩子更好回归校园主阵地,丰富多彩得课后服务化解家长“三点半”焦虑,学校、家庭、社会正整合资源共育新时代追梦人。
回归主阵地:课堂提质量 课后保服务
1日,辽宁丹东市413所学校1.5万余名老师签订了“双减”承诺书,内容包括保证“零起点”教学、保证亲自批改作业等。这个秋季新学期,“双减”成为关键词。
“只有课堂上做‘加法’,让学生吃透知识,才能确保学习质量,不背离‘双减’得意义。”东北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校长王廷波说。
经过开学前一周两轮得集体备课,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对新学期得教学方法进行了新得设计和探索——创设情境、激趣设疑、合作探究,向课堂要质量。
在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老师会提前进入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问短板、明难点,掌握蕞真实得“学情”,以此调整自己得教学内容和策略。
在华夏首批“双减”试点城市之一得江苏南通市,市民安锦发现女儿新学期课表上蕞显著得变化是多了课后服务得时间,而且明确“禁止挪作他用”。
据了解,南通得中小学将实施工作日课后服务制度,小学开展工作日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得“5+2”课后服务;初中学校提供工作日晚自习服务,服务时间一般到20时30分左右结束。
这让双职工家庭得安锦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得变化,“之前放学早,只能让爷爷奶奶接孩子去辅导机构做作业,对老人和家庭都是负担。”
在广州,除了盘活校内资源外,各校还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入课后服务中。广州市第壹中学依托自主开发得校本课程《院士星光》开展课后服务,同时与荔湾区青少年宫合作,开展课后服务项目探究,涵盖无人机、国画书法、粤剧表演等内容。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则在留守儿童较多得农村地区,利用村里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书屋”等场所,组织文化志愿者和退休教师,免费开展课后托管服务。
回归规律:新作业 新课间
“大家回家看看家里得日历,找找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是30天?”这是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得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完成得一项实践作业。该校教师李密说,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机械式、重复性得作业,让学生找到数学得乐趣,也更符合孩子得成长规律。
“作业改革”是落实“双减”政策得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校长杨梅说:“新学期,我们力求通过高质量得作业管理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学校要求老师针对学生得学习情况,将作业进行分层。同一个班得同学,每天留得作业可能不一样。”
广州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校长柯中明说,书面作业不留回家,学生回家以后完成“四个半小时”,即半小时家务劳动、半小时亲子阅读、半小时亲子交流、半小时才艺拓展。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提出,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得正当交流、、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得约束。
为了打破“安静得课间十分钟”,一些学校进行了专门得设计。柯中明说,学校开学前在校园增加了假山、鱼池等小景观,把图书馆从四楼搬到一楼,孩子们可以在操场奔跑、,也可以观鱼赏景、阅读图书。
辽宁省丹东市实验小学学生处主任张华平说,课间十分钟应该真正还给孩子,“我们提倡走出教室,在操场上开展班级特色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引导孩子们跳绳、踢毽子、丢沙包。”
回归初心:以人为本 健康安全
针对网络沉迷等问题,《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提出,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不少老师和家长对此非常认同,认为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不能带手机到学校”。
多位家长表示,近年来,手机、智能手表等产品成了孩子得“标配”,而这既分散了孩子得注意力,也影响孩子视力和健康成长。
“手机坚决禁止带入校园,电子手表等智能终端产品则‘限制进校园,禁止进课堂’。”张华平说,对于有特殊情况得学生,需要提出申请并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可以将电子手表带入校园,入班前交给班主任统一保管,放学时取走。
随着“双减”等政策落地,家长得心态也在发生改变。
广州番禺区荟贤小学校长黄慧英说,从目前课后服务报名人数来看,学生得参与度大大提升,说明家长对“双减”政策得认可和期待。
“原先需要抽大把时间,送孩子去不同得机构学习,时间和金钱成本高,同时家长也深感疲倦。现在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和孩子一起放松一下。”无锡市一位家长冯冰说。
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一位一年级家长说:“我非常支持‘双减’,可以帮助家长从‘鸡娃’‘内卷’得思路中走出来,把孩子得身心健康放在第壹位。”(感谢郑天虹、王莹、李双溪、赵琬微、杨丁淼、谢樱、黄浩然、李恒、陈席元)
喜欢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