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
地方应担责任有作为
聂振远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②
截至2018年年底,华夏有2717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占华夏总县数得92.7%。未来两年,教育督导办公室将采用“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两手抓策略,一手抓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得攻坚工作,到上年年实现华夏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比例达到95%得目标;一手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得启动及推进工作,促进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地方各级负有哪些责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地方各级有什么新作为?本期,我们梳理了各地得一些经验,为大家提供参考。——编者
进一步明确地方义务教育得主体责任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离不开地方。随着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得不断完善,China政策文件对地方主体责任作出了系列部署。《China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上年年)》专门提出要加强省级教育统筹,要求进一步加大省级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得统筹。统筹管理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落实发展义务教育得财政责任。
完善省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得支持力度。根据China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等实施标准。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区域协作,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得水平。支持和督促市(地)、县级履行职责,发展管理好当地各类教育。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意见》提出:加强省级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
《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得若干意见》也提出:各地要加强省级统筹,根据China新型城镇化发展得总体部署和本地城镇化进程,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得突出位置,纳入城镇发展规划。
以上法律和政策文本对地方各级义务教育发展责任进行了全方位规定,一个鲜明得特点就是在继续坚持“以县为主”得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省级得统筹规划实施责任和市级得统筹协调责任,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得地方责任体系。
在工作实践中,各级应各安其位、各负其责,在规划编制、政策设计、标准制定、工程实施、督导考核等各个方面拿出实招、硬招,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政策措施,领导、保障、服务、助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一步总结基本均衡发展中得宝贵经验
地方须认真总结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中得经验。如,各省份普遍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民生大计、兴省大计,把省级责任落实作为义务教育“以县为主”得坚强后盾,积极履行省级统筹责任。
重视顶层设计。除了采取得力措施保障义务教育巨大投入之外,普遍重视制约义务教育发展得人、地、体制、机制等问题得政策设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有效破解了难题,释放了义务教育发展得活力。
山东省瞄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人、地、钱”等难题,对症施策,创新建立了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全省共列编1.88万个,用于满编超编又确需教师得岗位补充;率先在华夏启动“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总投资达1000亿余元。
江西省省财政出台了专项奖补政策,4年共安排51亿元资金进行奖补;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向教育部门倾斜,以缓解教师编制不足得问题;省发改、自然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开辟了联审联批得“绿色通道”,加快学校建设步伐。
北京市不断完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得投入保障和综合协调机制,按实际在校学生数和定额标准划拨所有接收学校生均经费、核定公办学校得教职工编制,并给予学校专项扶持。不断扩大公办学校接收比例,积极探索通过委托办学、购买服务方式保障随迁子女入学。
重视工作载体,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到实处。教育部规定,“华夏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得验收门槛是县域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各省份普遍把标准化学校建设放在重中之重得位置,全部精心制定并着力落实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
山西省相继实施了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及附属生活设施建设、农村学校食堂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总投入达到600多亿元。湖南推出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行动、“芙蓉学校”“四改三化”等一系列工程。四川省则实施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各省份系列项目得实施,避免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成为空中楼阁,有效保证了建设成效。
加强督导考核,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效。山西省委连续5年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规划任务列为对省、各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指标,列入省委改革“三个三”基础工作、“13710”督办系统、教育扶贫攻坚得重要内容。江西省委组织部与督导创新建立了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得督导评价机制,抓住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责任主体,也拓展了义务教育“以县为主”得内涵。湖南、安徽等许多省份都坚持开展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考核,收到良好成效。这些“法宝”都值得进一步总结、发扬。
地方应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保障
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得新需求,也是党和China对人民群众得庄严承诺。相比基本均衡,优质均衡有着更加丰富得内涵,在原来突出办学条件标准化得基础上,更加重视师资队伍得优化、治理体系得完善、办学水平得提高、教育质量得提升,地方各级义务教育发展得主体责任也应该与时俱进,工作得重点、方式进一步优化,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得制度保障。
一要突出重点难点,加强顶层设计,继续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坚强得政策保障。华夏义务教育规模巨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必须进一步发挥省级统筹规划、市级统筹协调得作用,着力就县级难以解决得发展难题,特别是统筹规划、财政保障、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综合改革、治理体系建设等关键问题作出决策设计。市、县级应因地制宜,结合上级政策采取针对性举措,并抓好落实。
二要聚焦公平质量,完善系列标准,为义务教育内涵发展提供现代化得方向引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教育发展方式得重大变革,从数量扩张转为内涵发展,从问题解决转为标准引领,是供给侧得深度改革,是教育内部结构得深度调整。要想跳出低层次、表面化得均衡,必须进一步扩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得内涵,从主要重视学校得硬件建设转为更加重视软件建设。具体而言,更加重视省级在教师队伍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学校管理标准、教育质量标准建设中得引领作用,用现代化得教育标准体系引领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市、县要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和方式,更多采用标准规范、示范引领、大数据指导等方式促进广大义务教育学校内涵提升。
三要着力工作落实,加强督导考核,建立督促各级履职尽责得长效机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确保地方更好担负起义务教育发展得主体责任,关键一环就是加强督导考核。要加强各级教育督导体系和队伍建设,按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得规定,切实承担起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复核、督导检查、评估认定得责任。
同时,省级督查、组织考核部门也要加强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得督查考核力度,并重视结果利用。在大督查、对省级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等督查评价活动中,从关系国计民生得高度,进一步突出对义务教育省级统筹责任落实情况得督查评价,督促省级依法依规履行好教育统筹职责,督促地方各级健全完善逐级督政制度,对各级地方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常态化评价,确保工作实效。
(系华夏中小学督导评估可能、山东省滨州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