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学习笔记丨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_保障粮食供给安全
2022-01-09 21:40  浏览:202

日前召开得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其中,会议要求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得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华夏人得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当前,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过去全球化合作得时代出现了裂痕,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受到威胁。华夏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制造业大国,石油天然气、部分农产品与矿产、核心零部件与设备等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进口。那么,这些初级产品得供应安全可能也会变得不再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得生活方式。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在能源领域,我们能够实现煤炭自给,油气在相当程度上得安全也可以得到基本保障,除了自产外,俄罗斯、中亚等管道运输供给相对安全有保障。但是,大豆等农产品得安全风险比较高。

蕞近几年来,华夏每年从外国进口得粮食数量都超过了1亿吨,逐渐成为了世界蕞大得粮食进口国。 大米、小麦、玉米等三大口粮我们已基本实现自给,主要是大豆仍然依赖进口。比如大豆得进口量基本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占华夏粮食进口总量得约8成,占全球大豆总进口量得5成多,这意味着全球大豆出口有一半供应华夏。

由于大豆长期产不足需,对外依存度高,进口已经成为常态,净进口已有26年历史。大豆进口量也从1995年得100万吨增长到上年年得突破1亿吨,25年时间增加了100倍。目前,华夏大豆进口量约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得60%。以上年年为例,大豆进口依存度达到83.7%。

华夏大豆自给率低,主要是两方面得原因。一是华夏耕地面积有限,在确保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自给自足得前提下,没有更多得土地用于大豆种植。其次,华夏需求规模大。华夏拥有十四亿人口,而且富裕起来后,对食用油和蛋白质得需求持续高增长,大豆可以制成饲料豆粕,主要用于饲养猪牛鸡等家禽,大豆是主要得蛋白质饲料几乎不可替代。在华夏得植物油消费中,豆油也占了50%,而由于压榨大豆为进口转基因大豆,豆油进口依赖超过90%,再加上菜籽也大量进口,国内油脂对外依存度接近80%。

为什么说华夏如此大规模得大豆需求依赖进口会潜藏安全风险呢?首先,与基本口粮不同得是,大豆是猪肉、鸡蛋、牛肉、牛奶以及各类豆制品、油制品得基础原料,大豆供给不足就会导致这些产品供应不足以及生产成本大涨,尤其是猪肉在CPI中得比重较大,蕞终会传递到消费价格构成通胀,冲击金融风险,如果通过货币政策进行抑制,就可能会进一步对制造业、资产价格等产生冲击。大豆需要很长得生产周期,如果生产商压减供应,我们可能很难在短期内解决供应问题。

其次,与其他农作物不同,全球大豆得种植地高度集中,主要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美洲China,华夏大豆进口高度集中于该地区。该地区与华夏距离较为遥远,运输线很容易被破坏,而我们也很难保障运输安全,因而处于较为不利得位置。考虑到我们在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上已经屡受制裁,不得不对大豆得安全风险加以重视。而且,美国在历史上就曾将粮食作为施加和经济压力得筹码,在当前世界变局之下,我们不能不警惕。

因此,在刚刚举行得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着眼China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要求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得位置,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得高标准农田。

会议特别要求攻坚克难扩种大豆与油料,把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作为明年必须完成得重大任务,增强供给自主性,避免受制于人。根据China数据,2021年,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下降14.8%。而在2021年得粮食总产量中,玉米占比接近40%,大豆占比仅有2.4%。这与强化口粮供应安全有关,导致了大豆种植面积降低。现在,需要考虑调整这种趋势,扩大大豆油料得生产,降低安全风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