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在河南平顶山西部一座小村庄里,几位村民正在路边下粉条,粉条虽然是由人工加工出来的,但依然受天气的限制,据正在加工的老人讲,下粉条必须在上冻的天气,天不冷做不出来粉条。
作为一种在北方最常见的食材,粉条很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一般家家户户春天种上红薯,秋天收获后打成红薯粉芡,到了寒冬腊月再下成粉条,供春节和来年享用。早些时候的粉条都是由农民业余手工做的,后来有些工厂建了冷库,可以不分季节的生产这种食材。
做粉条的第一步是打糊,有经验的老人把粉芡倒进盛有温水的陶盆里,搅成稍稠的芡糊,然后倒入明矾和开水,再次快速搅拌,一直搅成透亮的稀糊。粉芡来自当地出产的红薯,一般一斤红薯出二两粉芡,一斤粉芡出八两粉条,也就是说五斤红薯才能出不到一斤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