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
十亿资金即将涌入,共享汽车江湖迷乱
2018-01-15 05:34  浏览:251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杂志,记者 王斌斌,实习生 钱方宜, 编辑 施智梁;36氪经授权发布。

《财经》记者从多个投资机构了解到,下半年将有十亿元计的社会资本进入共享汽车行业。继共享单车火爆之后,国内共享汽车市场正在加速扩张。

2013年-2016年,进入该领域的资本从1000万元增长到1.5亿元,平均每年涨5000万元人民币,2017年1月-6月,数家共享汽车企业融资总额已近4亿元,全年融资增速将超800%。

共享汽车的商业模式并不新鲜,只是在共享经济的概念兴起之前,大多数人把它叫做汽车分时租赁。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他们需求的互联网共享出行服务有两种:一种是有驾驶员的代驾服务,即网约车;另一种是只提供车辆的自驾服务,包括运营车辆统一管理的分时租赁,以及私家车通过互联网中介租给消费者的P2P租车。

由于分时租赁的模式与摩拜ofo类似,用户更愿称其为共享汽车。“汽车分时租赁出现比共享单车早,只是它们倒过来把这个理念用在了单车上。”环球车享总经理曹光宇对《财经》记者说。

共享汽车的商业模式落地中国后,各类玩家纷纷进入:车企、租车公司,当然也少不了互联网创业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超过370家共享汽车平台,投入运营的逾100家。

多方逐鹿共享汽车,胜出的关键在于有效整合甚至把控上下游的产品、技术、停车网点及充电设施等,抢夺战略资源的高地。

整合资源需要资金,背靠车企或租车公司的企业有股东投钱,创业公司向资本筹钱。但是,一直在烧钱的平台们,大多还没找到赚钱的门路。

入局车企心思各异

最直接的诉求是卖车,但也不想沦为代工厂

整车制造企业有车辆、有资金,也有意愿进入共享汽车领域。他们最初入局的想法只是为了推广车型,提高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