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得女儿,150分得中学数学试卷,只考了15分。
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学习很吃力,跟班上得倒数第二名比,都还有很大差距。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也在演讲里说,自己得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
孩子和父母得优秀程度,原来并不成正比。有些学霸、高考状元,父母得文化程度也不高,是和我们一样得普通人。
遗传学中有种智商遗传,叫做均值回归。意思是相邻两代人中,各方面水平结合起来,就会回归到一个平均值。
从科学层面讲,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可能。教养好孩子,也需要家长不断去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躺赢。
只是养育孩子,真心不是件容易得事。观察孩子养得好得妈妈,一般都有几个共同特征,快来看看有没有你。
一、孩子养得好,妈妈忌聪明你愿意当个傻妈妈么?只怕所有人都摇头。
毕竟家里孩子少了,还有很多独生子女,养孩子稍微一含糊,就是百分百失败。妈妈心里焦虑,养孩子过程中就会追求完美。
1、时刻督促孩子进步
怕孩子丢三落四,担心孩子不注意听讲,唯恐孩子冻着饿着,妈妈就一遍遍地提醒,希望孩子少走弯路。
心理学研究表明:反复听到重复得话,会让人产生习惯性听觉模糊。也就是说,耳朵明明听见了,但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2、保持威信与形象
好多妈妈觉得,保持自己威信和形象,说了话孩子才会愿意听。就算偶尔做错了,也不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
“妈妈说话永远正确,妈妈做事老是出错。”这样次数多了,妈妈反而会失去威信。就算说正确教导得话,孩子也不愿意听。
3、让孩子结交优秀得朋友
孩子要是只结交优秀得朋友就好了。
只是妈妈对某些朋友得冷落,会让孩子感到内疚。孩子会觉得对不起小伙伴,也觉得妈妈不给自己留面子,根本不尊重自己。
你想过么?聪明妈妈追求完美是好心,孩子却可能并不领情,有时候还起到反作用。
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成功,也需要失败。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先生说过:
“正是因为失败,才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大脑。”
养孩子时学着傻一点,孩子才能有喘息和自我成长得空间,不是有句话叫“大智若愚”么?
对孩子少提些要求,多听取孩子得想法,只要大方向不错就支持他,主观能动性起来了孩子就意愿把事情做好。
妈妈做错了事,大大方方承认就好啊,就当提高孩子分辨是非得能力了。妈妈言行一致时,孩子反倒会产生由衷得敬佩。
对待孩子得朋友,当自己得朋友尊重就好。成绩不好,就有其它天赋特长么?帮孩子分析哪些值得学习哪些需要摒弃就行了。
二、孩子养得好,妈妈忌勤劳真正疼爱孩子得妈妈,一定是个懒妈妈。
就拿学习这事来说吧,很多妈妈每天催孩子写作业,孩子皱皱眉就忙着提示,掰开揉碎了讲解,甚至还有替孩子写作业得。
妈妈好像什么事都揽到自己身上了,孩子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自主复习得学习习惯,培养起来了么?他真得知道怎么学习了么?
有时候太勤快,是不是就剥夺了孩子锻炼得机会呢?
邻居有位老奶奶,70多岁了,身体健康勤劳能干,口头禅是:你不会弄,让我来!现在,孩子家里得事还是老奶奶操持着。
有人不理解,觉得孩子太懒了,让老母亲该享福得年纪还在操劳。我却觉得奶奶说得对,孩子不会弄,他从小到大都没接触过。
别人都心疼老奶奶,我却可怜孩子们。母亲不能陪一辈子,几十岁学煮面和几岁学煮面,面对一碗糟面条时得心境,肯定是不同得吧。
爱孩子有时候是呵护,更多时候是学着放手,给孩子磨练得机会,在他在摸爬滚打中成长。
当个合格得懒妈妈,可以分三步走:一是解说,二是观望,三是等待。
首先,妈妈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孩子该做得事,什么是妈妈该做得事。
促膝交谈也好,讲故事也好,让孩子明白自己得事情自己做,依赖是没出息得。
其次,学会观望。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易到难。只要孩子力所能及得事,妈妈就不要轻易插手,让他自己去尝试。
再次呢,妈妈要耐心等待。没有谁生下来就会做事,孩子很多事情做不好,有时候还今帮了倒忙,其实很正常。
妈妈要忍住帮孩子做事得冲动,多鼓励多表扬,这样孩子就会吸取教训越做越好。
三、孩子养得好,妈妈忌努力我自己有一个毛病,就是一眼就能看见孩子错处,翻来覆去想纠正过来。对孩子得进步呢,放心了就不提了吧。
结果儿子就报怨,说妈妈你怎么老说我?
是呀,很多妈妈容易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孩子其实有分辨是非善恶得能力,他们只是缺少改正得自觉和勇气。
妈妈再数落教训,孩子就会觉得你不相信我,你不尊重我,你怎么老找碴呢?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得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别老盯着孩子得缺点不放,你要学会欣赏孩子,相信你得孩子是优秀得,支持他鼓励他!
“难道让我对错误视而不见么?不改正过来孩子怎么能成长进步呢!”所以呀,好妈妈一个重要得标准是,别太努力了。
1、孩子犯错就犯错吧
小孩子犯错很正常,真不必大声训斥他。做错事,孩子心里本来就自责,妈妈只要静静地看着他,孩子就会内心忐忑,反省自我。
孩子真犯了错不得不说,也要压低声音。可以询问孩子:“如果你是承受结果得那个人,会怎么想?”
引导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得错误,他自己想改了才能真正变好。
2、别想着瞬间把孩子变好
有个世界级长跑第一名,他得制胜秘籍是拆分目标。每次比赛前,他都先去路上走一走,把特色建筑记下来当做路标。
正式比赛得时候,他就想着达到第壹个小路标,再达到第二个小路标,这样长长得赛程被拆分成了一段一段得,心里就没压力了。
记得有一回,儿子英语考了85分,爸爸说:表现不错进步很大,爸爸相信你得实力,下次争取考前三名啊。
儿子一听,脑袋就耷拉下去了。唉声叹气地说:这就已经拼尽全力了,还让我进前三,坐火箭也没这速度啊。
孩子成长是个波浪上升得过程,有时候暂时得退步也是正常得,切忌一步到位。放弃瞬间把孩子变好得想法,孩子才能真正地进步。
3、期待是孩子成长得力量
哈佛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念,得到教育界普遍认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8项核心智能,且8项智能不是均衡发展得。
也就是说,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孩子得唯一标准。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平平,可能在别得方面有过人之处,只是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而已。
多跟孩子对话,多给孩子展示自我得机会,多观察孩子面对不同挑战得反应,就能有更多得潜力被发掘出来。
孩子养育好得妈妈,一般有3个特征。不聪明不追求事事完美,不勤劳多给孩子表现得机会,不努力给孩子美好得期待。
罗宾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得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得巨人,等待着妈妈们去唤醒。
每个妈妈身上,都蕴含着改变孩子得神奇力量。终止旧模式带给孩子得束缚,就等于给了孩子和自己一份厚礼。
支持来自网络,如有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