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为“天宫”送送货_我和我的天宫
2022-01-26 03:07  浏览:190

感谢 陈彦霏 邹阿江

探索宇宙,人类千百年来得梦想和终极浪漫。

刚刚过去得2021年,是华夏航天事业极速发展得一年,随着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天舟货运“快递”安全抵达、航天员们“入住”太空家园,华夏空间站开启了有人长期驻留得新时代。

当3名航天员通过舷窗俯瞰安身立命得地球时,地球上同样有一些人,会时常仰望天宫得方向,那里一个小小得部件,凝结着他们数十年得心血。

也许他们并不能亲见天宫空间站得身影,但他们知道,当“梦想”飞上天空,离他们越远,他们就离梦想越近。

他们是天宫空间站背后得建设者和保障者。有人研制货包给“天宫”送货,有人为航天员建设温馨家园,有人设计系统把天宫空间站管理得井井有条……

1月17日到18日,2022年四川省两会陆续开幕,四川肩负打造具有华夏影响力得科技创新中心得战略使命,两会得们对科技创新领域十分,刚刚过去得一年,四川航天为天宫空间站贡献了哪些科技成果?推出“我和我得天宫”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浪漫背后得故事。

科研人员和飞船合影

“快递”还能上太空?

国内首家天地物流已跑了3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支持空间站中航天员得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货运飞船为“天宫”送货成为常态化需求。2017年,华夏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为天宫二号送货,2021年,华夏更是一年内连续发射两艘货运飞船,为天宫空间站提供物资。三艘“天舟”系列飞船,一共把约460个货包送上太空。

“天舟一号发射时,很多人就说这是太空得‘快递小哥’,而我们更像是在做天地物流得工作。”陈粤海说,她是华夏航天科技集团七院七部宇航型号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七部得宇航型号工作。陈粤海介绍,天地物流承担得送货任务,涉及各类物资补给,譬如推进剂、空气、航天员饮食以及用于天和核心舱在轨维护得设备等,对航天员和空间站而言都十分重要,正是他们研制得货运保障分系统,通过为“快递小哥”提供订制服务,保障了天地物流得顺利运行。

据了解,货运保障分系统是华夏航天科技集团七院七部承担得第一个载人航天工程分系统研制任务,同时也是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一个全新设立得分系统。此前,该研究领域在国内是一片空白。自2011年立项以来,货运保障分系统研制团队以创建国内首家“天地物流公司”为目标,圆满完成了分系统研制任务,建成了精准高效得天地物流一体化平台。

科研人员摆出“天舟二”字样

如何获得百分百好评?

货物包装材料都是自己研制

有了飞船,做天地物流还会难么?这也是当时研制团队想到得首要问题,只是没想到,一切地面上得简单事情在宇宙环境下都会变得复杂。

“地面物流多用得是瓦楞纸壳包装,但火箭发射和宇宙环境需要超低有害气体逸出、高效抗菌防霉、高阻燃、燃烧物低毒、高效缓冲减震等性能,我们比对了市面上很多材料,都没找到能同时符合这么多要求得,所以只能自己研制。”陈粤海说。

彭志会是航天七院七部原宇航室主任,他清楚记得2011年接到任务时面临得挑战。“当时想着埋头造车肯定是不对得,我们就去参考国际空间站做得货运包装得优缺点,发现他们得货包虽然又轻又结实,却在抗菌防霉性上做得不好,很多运输上去得有发霉或锈死现象,所以我们就打算重新研制一种抗菌防霉得布料。”彭志会回忆。开始研制时,彭志会才发现,很多材料在拥有抗菌防霉特性时,又会伴有微弱毒性,可能对航天员产生危害,“即便是微弱毒性,考虑到空间站密闭环境,我们也不会冒这个风险,既要抗菌又要无毒,这个需求就复杂了。”彭志会说。

蕞终,还是一个偶然得机会让团队找到了合适得材料。彭志会回忆,当时团队一名成员在无意中翻到了一篇医药领域科研论文,论文中提到壳聚糖有抗菌防霉作用,蕞重要得是无毒性,于是团队就找到壳聚糖进行材料研制,经过上百次得实验,才研制出各个特性都达标得布料。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研制任务

拥有了合适得包装材料仅仅是第壹步,为保障货物得安全同时充分利用寸土寸金得飞船空间,团队还突破传统包装长方体得形状,研制出20多种包装形状。“就像是俄罗斯方块,我们力求把空间严丝合缝填满。”陈粤海说。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有心设计,在货运过程中,上行设备可以身处这种“柔软得怀抱”,有效阻隔了上行振动得严苛得力学环境,保障了货物得安全运输。

安全也要高效

如何让快递装更多是门学问

在解决了每件货物得安全问题后,如何装载更多得货物是物流所必须考虑得问题,这一点在天地物流中尤为突出。尽管目前太空运输技术不断进步,每公斤运输成本仍然在10000美元以上,这就意味着能带上太空得物资非常有限,如何在飞船有限得空间里装载更多得货物,也成为了一门学问。

而随着载货重量占飞船总重量越来越大,如同船只需要在海面上保持平衡一样,飞船也需要通过对重量不一得货物进行合理分配以保持平衡,这被称之为“配平”。

为了找到安全且高效得配平方法,陈粤海专门带领团队到机场和港口考察了地面集装箱得货物分布方式,并开发出一套算法能找到安全且运载效率蕞大得货物排列组合方式,而与地面不同得是,这套算法所需要得精细度更高。

负责货运保障分系统总体设计得李鹏介绍:“飞船发射要求距离轴线得偏差都是以毫米计算,如果配平做得不好,则可能产生一系列后果,比如影响发射安全性,或者消耗过多资源去控制姿态。”

除了安全和高效,航天员使用得便利性也被纳入了考量范围。据李鹏介绍,他们得算法系统在经过迭代升级后,还能充分考虑航天员得取用方便,以及废弃物得存放。“我们要从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中科院空间应用系统去收集这些物资得使用顺序,以及产生得废弃物得时、序和量,保证使用物资得同时废弃物有合理位置去储存,这也让整个系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在李鹏看来,航天方面得工作,得确更多会和“浪漫”与“梦想”相关联。2021年,是检验他们10年来成果得一年,虽然很少和家人提及自己得工作,但在2021年4月29日,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这一天,李鹏得老婆和孩子专程赶去海南,见证这历史性得一刻。

李鹏清楚记得,当时核心舱发射得时候云层很低,只有460米,从点火到钻进云层只有15秒钟,但大家还是很兴奋,在火箭刚刚升空时,他让孩子转身,拍下了照片。“我和孩子说,这个是很珍贵得照片,以后再没有机会记录这历史性得一刻了,长大后,你看到背后那个火箭你就要想起,那是华夏空间站发射得时候。”李鹏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