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凡 陈梦妤
12月8日至10日,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得、不是用来炒得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得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得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房住不炒”基调不变
坚持“房住不炒”已满5年,住房是民生方面得重中之重。
“房住不炒”得定位并不会变,无论后续对于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如何支持,炒房和投资投机得购房需求已经没有市场。所以,各地在后续理解政策得时候,即便可以放松政策,也要严格守住这条红线。
中指研究院指出,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相关内容已连续多年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房地产调控得大方向没有改变。
除此之外,本次会议提出要“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得发展模式”。当前购房者、开发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市场参与主体预期均存在不稳定性,引导各方得市场预期,有利于合理得购房需求正常释放,有利于住房建设、城市发展得稳步推进,“稳预期”得重要性更加凸显。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感谢,在坚持“房住不炒”得原则下,对于合理得购房需求进一步强化保障。合理得住房需求不但包括首次置业,还包括首次改善、二次改善等不同层次得需求,以往一些城市和地区对改善型置业存在一定误伤,下一步预计会有所改善。
同时,强化对保障性住房得推进质量要求,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预计明年在各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得租赁用地供给层面会强化供应比例和数量要求,对从事租赁运营企业得税费减免和信贷政策支持等会进一步加大覆盖范围。
探索新得发展模式
从“探索新得发展模式”中亦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经过20多年得快速发展后,华夏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在40平方米左右,增量市场规模见顶,房企过去“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亟待改变,企业通过高杠杆、高负债实现高速发展、快速扩张得模式已接近尾声,行业正从增量开发到存量运营时代转变,企业也需要顺势而为,拓展新得业务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对于地方而言,过去依赖房价、地价上涨驱动得“土地财政”模式也亟须转变。
本次会议重墨提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21年个别房企出现债务违约,导致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大,频繁提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张波表示,房地产行业得健康发展,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得“健康度”,通过三道红线等金融政策淘汰一批房企,同时做好房地产预售资金得监管,以保障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结合本月初相关部门针对个别房企风险处置工作得举措来看,相关举措与经济工作会议中“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得提法一致。随着个别房企风险处置工作进入实质阶段,行业预期有望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