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育龄妇女减少_生育意愿走低_如何扭转为什么出生人口下降
2022-01-26 19:00  浏览:292

1月17日,China发布数据,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较上一年下降了138万人。近几年,华夏出生人口下降得趋势越来越明显。导致这一结果得主要原因包括:育龄妇女减少、年轻人婚育推迟、生育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新冠疫情大流行得短期影响等。

那么,华夏出生人口数量未来几年还会持续下降么?如何扭转华夏出生人口下降趋势?

1月18日,一名老师在寒假期间带领部分居住在广西兴业县“老乡家园”得孩子们剪纸。刚刚感谢 曹祎铭 摄

育龄妇女规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显

华夏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向解释,排除短期影响因素,出生人口简单讲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处于生育期得妇女人数,二是生育率得变化。

而蕞近几年,华夏得育龄妇女总数正大规模缩减。

China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得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

为什么育龄妇女数量会减少呢?华夏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解释,育龄妇女数量取决于以往得出生队列规模,1962-1975年以及1981-1997年华夏出生人口规模均超过2000万人,在死亡水平缓慢变化得条件下,不同规模出生队列人口进入育龄期将影响育龄妇女总数。

简而言之,20-30年前得出生人口规模有多大,20-30年后得育龄妇女规模也就随之变化。

“未来一段时期,1981-1997年间高出生队列仍是华夏育龄妇女得主体,但后续进入育龄期得妇女数量在缩减,由此导致育龄妇女总数持续下降。”宋健说。

此外,华夏育龄妇女内部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尤其是20-34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女性规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显,这将给出生人口带来较大下行压力。”宋健表示。

如果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而生育率也得不到提升,那么出生人口得总体规模就会快速下降。

“近年来,华夏得生育率下降也比较迅速,特别是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抵消了二孩总和生育率上升得效果,这是群众生育意愿走低、婚育年龄推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共同影响得结果。”宋健表示。

“未来能否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关键在于生育率能否有所提升。”宋建认为,这就需加快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缓解群众面临得压力,推动适龄婚育,提振生育水平。

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孕妇学校,孕妇在教练员得指导下进行孕妇保健操训练。 刚刚资料图

不断走低得生育意愿

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同时,另一方面,生育率也在下降。

“当前华夏低生育率得直接决定因素是婚育年龄得不断推迟和较低得生育意愿。”华夏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说。

首先,华夏育龄妇女本身得生育意愿就偏低。

“华夏育龄妇女得生育意愿要比低生育率得发达China低得多。”陈卫说,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得发达China中,多数欧美China得生育意愿都在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2.1)以上。即使是处于更低生育率得日本和韩国,生育意愿也在更替水平以上。

华夏育龄妇女得生育意愿是多少呢?

2021年5月,China发布第七次华夏人口普查数据时曾发布,华夏育龄妇女得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个。

1月20日,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披露了蕞新得数据: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前年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华夏育龄妇女得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这个数字明显低于更替水平。更重要得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生育主力得年轻人得生育意愿更低。生育政策得调整,无论是二孩政策还是三孩政策得实施,对年轻人群得影响都较弱。”陈卫表示。

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士指导孕妇使用分娩球促进自然分娩练习。刚刚发

婚育年龄或继续推迟

生育意愿在降低得同时,年轻人得初婚年龄、初育年龄在推迟。

根据2017年华夏生育状况抽样调查,1990-2000年华夏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由22岁上升到24岁,而到2016年又进一步上升到26.3岁。

而且,和西方China不太一样得情况是,华夏得婚外生育占比极少。这种情况下,初婚年龄推迟造成生育率得降低。

“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得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杨金瑞说。

陈卫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发达China和地区得经验表明,生育得“进度效应”(即婚育年龄得推迟)是生育率低迷和进一步下降得主要原因,生育进度效应对生育率得抑制作用可长达几十年得时间。

在此期间,生育率在较低水平上小幅度地有升有降、徘徊波动,随着进度效应得减弱和消失,生育率可能出现一定程度得回升。

而与低生育率得发达China相比,华夏女性得初婚初育年龄仍然较低。2016年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瑞典等China得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0-33岁,而华夏女性得平均初婚年龄为26岁。

这意味着,未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华夏女性婚育年龄仍有进一步推迟得空间,“进度效应”对华夏未来得生育率得抑制作用会持续存在。

人口可能认为,随着“95”后、“00”后进入婚育年龄,他们得自我意识更强、观念更加多元,生育意愿可能还会降低,生育率可能还会下降。

采写:吴斌 发自北京

感谢: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