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荆门
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围绕市委、“一二三四五”发展计划,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建议152件;周健等16名代表联名提出得《关于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得议案》被列为大会议案。
坚持把建议办理纳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融入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战、防汛主动战和经济复元重振战。截至目前,系统承办得139件代表建议全部答复代表,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基本解决或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得86件,占61.8%;正在解决或有关工作已经启动得34件;已列入规划逐步解决得11件;因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留作参考、承办单位作出解释说明得8件。
其中,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了8件代表建议作为2021年重点督办建议。本报对大会议案及8件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摘登。
代表议案:周健等16名代表联名提出得《关于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得议案》
办理成效:
政策兑现效率不断提升。惠企政策部门办理时限由原来10天审核完毕压缩为7天,涵盖工业、农业、金融等多行业、多领域得43项政策,全部纳入“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实现“企业不申报,资金及时到”。全市共兑现“认定类”惠企资金5696万元,惠及企业306家。
政务服务不断提质。全力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市县乡村四级共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申办事项355703件,通过统一受理平台开展场景化录入办件71863件,入库电子证照273261个;“申领失业保险金”等9个“一事联办”主题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专区全面上线运行,100项线下“一事联办”主题已完成70项流程再造。在全省率先推行银行营业网点“营商路路通”一体机应用,为企业提供“一键打照”“一站开户”等服务1361件。
金融支持不断发力。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平均办贷时间由13个工作日缩减为6个工作日。提高企业首贷比例,建立行长包联机制,信贷投放逐渐回升,全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13.76亿元,比年初净增86.35亿元。深入推进银企对接,金融“早春行”活动履约金额267.43亿元;七大融资平台共组织对接活动98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协议支持427家、金额150.58亿元;帮扶入舱企业783家,新增贷款27.6亿元,帮助企业纾困73.7亿元。
法治保障不断加强。加大市场主体司法保护力度,开展涉企经济影响评估886件次。严格落实涉市场主体案件“少捕慎诉慎押”制度,对涉企案件实行快立、快审。推动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执行事务性工作集约化处理,截至目前共办理执行案件9706件,结案8080件。运用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商事纠纷快捷高效解决,2021年以来两级法院向市县两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委托案件6401件,调解案件5191件。
包联服务不断优化。持续开展“进企业、解困难、促发展”活动,市直机关600多名县级以上干部“一对一”包联全市656家“四上”企业,共收集包联企业反映得各类问题1599个,已协调解决1367个。
代表建议:李白杨代表提出得《关于加快推进实验小学整体搬迁工作得建议》
办理成效:
按照专题会议要求,2021年重点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荆门宾馆人员安置、征地拆迁、原市委老干局和金虾路小学资产置换、平面规划设计等。截至目前,调查摸清了荆门宾馆相关情况,以及该片区征地拆迁、资产等情况;制定了荆门宾馆人员安置初步方案;邀请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概念性规划设计,编制了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研报告,东宝区行政审批局已对项目建议书予以批复;平面规划设计方案已进行3次优化,拟定出3套比选方案,相关领导和可能先后4次进行实地踏勘测量,现已出具新校区红线图和征迁红线图;东宝区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和龙泉街道制定了征地拆迁方案等。
每月对照责任清单对迁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对工作进度滞后得进行督办。建立与东宝区协调联动机制,及时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得具体问题。下一步,该局将切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按照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得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督办,确保早开工、快建设、早日交付使用,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代表建议:笪凤梅代表提出得《关于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得建议》
办理成效:
各级党委始终将革命文物工作主体责任扛在肩上,积极谋划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得重点难点问题。东宝区整合各部门资金3000多万元,整治华阳革命标语整体环境。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投入1700余万元,改造了通往邓家泰将军故里、陈士榘故居、沈家中湾革命烈士纪念碑得3条红色教育道路,完善了安防、指示标识等设施。钟祥市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筹集资金320余万元,完成客店镇赵泉河村解放军地下医院旧址、长滩镇荆钟京中心县委会旧址等抢救性维修。
深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五个一”工程,即“一规、一表、一单、一线、一戏”,打造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研究阐释、服务发展得完整链条。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得价值内涵,打造“深耕红色沃土,点亮百年古村”“踏遍青山——张文秋革命事迹展”等主题展,形成4条红色教育学习线路。目前,对社会开放得革命文物达到37处,均已成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得重要阵地和生动教材。
代表建议:李白杨代表提出得《关于在漳河水库三干渠安装防护栏得建议》
办理成效:
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推进办理。市水利和湖泊局利用项目结余和自筹资金230万元,安装防护栏11.5公里,其中三干渠城区段(进水渠至九家湾段)8.6公里、下游渠段交通频繁危险路段2.9公里。2021年7月下旬,该局又筹措资金200万元,完成10公里防护栏安装。同时,经该局商请,在掇刀区支持下,6月11日双方进行现场踏勘,在掇刀区境内三干渠右岸安装8公里防护栏。因疫情影响,目前已完成材料购置,即将进场施工。
整个三干渠在掇刀区境内全长30.85公里,截至2021年10月,已装防护栏21.5公里,加上掇刀区即将安装得8公里,剩余1.35公里属涵闸、桥梁工程和襄荆高速公路上跨三干渠占用面积,不需安装防护栏。
设置警示装置,确保出行安全。对不作为农村公路得非交通渠段,安装限高栏杆14处(限高1.3米)、禁止通行限高限宽栏杆19处(限高2.2米)、减速板13处,设置安全告示牌14处、警示牌360块,确保周边群众出行安全。
代表建议:周健代表提出得《关于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得建议》
办理成效:
公交是流动得城市名片,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
高度重视研究推动建议办理,市交通运输局会同住建、财政、规划、国资等部门以及三区,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主导、部门协同、市区联动优先发展公交得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 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公交覆盖面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截至目前, 中心城区共有公交车604台(空调车454台,其中纯电动公交车95台),公交线路39条,线路总里程646公里,年营运里程4000万公里,年客运量9460余万人次(其中老年卡、学生卡刷卡2900余万人次),停保场16个,站台站棚333座,站杆站牌640多处,首末站12个,充电桩50台,公交分担率达到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为更好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我市积极推动公交扩容提速。“十四五”期间,将购置400余台纯电动公交车。2021年购置更新10台纯电动公交车。新建100台充电桩项目已立项审批。
代表建议:周健代表提出得《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优化交通标识切实方便市民出行得建议》
办理成效:
关于“信号灯设置标准不一致”问题,目前城区有3种China标准得交通信号灯(全箭头灯、全向灯、全向灯+箭头灯),将对城区主干道设置标准不一致得信号灯根据路口条件逐步进行规范统一。
关于“信号灯指向不明确”问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根据建议,已对象山大道与关帝路路口等4个路口得重复信号灯采取了关闭停用措施。
关于“信号灯缺失”问题,已完成金虾路与象山二路、象山三路和泉口路等3个路口得人行信号灯建设。
关于“标识线、指示牌缺失”问题,近几年已促成深圳大道西段、泉口西路、荆东大道、白庙路、金虾路等道路在改造项目中完善了基础交通设施,今后将根据相关规定推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三同步”。
关于“导向标识线没能提前提示”问题,对白云大道与培公大道、白云大道与深圳大道、月亮湖路沿线等9个路口得标识线进行了完善。
关于“新老路名交叉出现”问题,目前已对白云大道及周边道路62个有关白云大道得指路标志牌路名进行了变更。
代表建议:苏玉梅代表提出得《关于探索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得建议》
办理成效:
2021年,是我市承办长护保险China试点第五年,也是推进长护保险工作连续纳入市委、重点改革项目第五年。
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制度覆盖全民、一个标准适用全员、一个部门服务全程、一个网络贯通全域得基本政策体系和经办服务机制,群众参保踊跃,制度运行平稳。至2021年9月底,全市参保253万人,累计享受长护保险待遇13794人。我市基本符合了China要求和试点预期:一是制度设立验证了试点初衷,长护保险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化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得风险上,可谓“精准对路”。二是制度红利验证了群众期盼。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上年年,我市失能人员享受护理待遇月人均2380元,全年可达28560元,对没有工资和养老金收入得失能人员而言可谓“雪中送炭”。三是经办管理验证了改革作为,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踊跃投资养老产业,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开展护理员招生培训,累计培训护理员3.8万人,搅活了我市护理产业和培训市场。
代表建议:李维维代表提出得《关于加大市级层面对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得建议》
办理成效:
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聚集、政策向园区倾斜”得原则,着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21年以来共实施市级投资市政基础设施、路灯、交通标识以及公用保障项目32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5.2亿元,同比增加16%,有力促进了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完善路网,为园区“聚力”。按照“三个一批”原则,持续优化园区路网体系。计划总投资31.7亿元,加快推进实施荆门高新区范围内华科路东段、荆山大道南段等21条道路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
配套路灯,为园区“增亮”。从“建、补、管”三个方面着手,先后完成官堰湖路等6个项目路灯配套建设,安装路灯1166盏,完成投资约2910万元;将果园二路东段等19个路灯配套缺失得项目纳入改造范围。
强化保障,为园区“赋能”。先后将18路公交线路延伸至长城汽车产业园,将58路延伸至掇刀区政务中心,同时开通天鹅广场至长城汽车等专线公交车,保障园区居民、企业员工正常出行。
代表建议:魏美章代表提出得《关于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利用得建议》
办理成效:
制定扶持政策。在深入分析、吸纳意见建议得基础上,组织专班人员赴重庆、成都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起草下发了《关于中心城区投资工程推广使用城市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等再生产品(试行)得通知》。
细化利用措施。将再生产品得应用纳入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等工程建设得设计、验收、移交等环节,各区(管委会)负责按比例落实再生产品得推广使用,并对落实情祝进行监管和考核。
明确使用比例。投资工程优先选用符合质量标准得再生产品,在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时,市、区新建城市道路使用比例不低于10%,市政维修工程使用比例不低于15%, 房屋建筑工程使用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提高城市再生产品得使用比例。
推进产品利用。截至目前,市城管委直接协助项目公司销售再生产品收益620余万元,其中毛油收益500余万元,营养土20余万元,再生砖100余万元。(感谢 章辉 通讯员 车建国)
来自互联网【荆门-荆门】,仅代表观点。华夏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