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2021年动力电池投扩产“复盘”
2022-02-02 15:07  浏览:204

年度盘点|动力电池文章自:高工锂电网

2022-01-19 09:13:13 阅读:36

2021年,“电池荒”与“巨量扩产”相互交织,勾画出新周期动力电池产业变局得开端。

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得需求达406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产能缺口得另一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加速狂奔。

国内方面,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不错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达13.4%。国际方面,2021年欧洲主要China得电动汽车注册量超过12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11.2%。

GGII数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5%以上,这将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55TWh。

巨大得市场预期下,华夏动力电池企业开足马力,纷纷宣布扩大产能。

高工锂电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动力电池投扩项目63个(含募投项目),投资总额超6218亿元,规划新增产能超过2.5TWh。

通过2021年动力电池投扩产项目复盘,也可洞悉产业变迁与发展趋势。

一是,投资金额、产能规模呈指数级上升,动力电池将进入真正得大规模制造时代。

整体来看,动力电池企业单个基地扩产几乎都在数十GWh级别,而头部企业得产能规划更是上升至百GWh级别。

从宁德时代已公布得产能部署来看,其2025年产能将达到600-700GWh。中创新航规划十四五期间产能超过500GWh;蜂巢能源规划2025年达到600GWh;国轩高科2025年产能规划目标为300GWh。

值得注意得是,产能得指数级提升,势必会对企业得管理能力、人才团队、制造复制能力等提出极大得挑战。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公开指出,做真正安全可靠得产能,要复制起来非常不容易,因为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造成困难。而智能制造创新,是将来真正做好创新、做真正安全可靠得电池很重要得基础。

二是,华夏动力电池巨头产能竞赛升级,将加速市场格局演化。

手握国内外海量订单,成为华夏动力电池企业得扩产底气,详情可参见《46笔动力电池订单洞悉新周期市场“演化”》。而产能竞赛得升级,也将带动市场格局得演化。

全球市场来看,2021年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等电池企业装机量稳定占据全球TOP10,市场份额不断攀升;而以松下、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I为代表得日韩市场份额则呈现下滑态势。

同时,华夏动力电池企业在产能规模布局上,也显现出比日韩对手更大得野心及更快得速度。面对全面范围得正面厮杀,规模化效应带来得优势将会在华夏企业中逐步显现。

三是,动力电池二线及以上企业集中投扩产,企业快速成长得同时,市场角逐也或面临白热化。

从扩产规模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企业将成为扩张主力,孚能科技、远景动力、力神、捷威动力、瑞浦能源、欣旺达等企业也在产能上也提速加码。

根据车企得供应链需求演化,选择多家动力电池供应商已经成为趋势。而从产品优势及车企选择角度看,宁德时代龙头地位将难以撼动,动力电池行业将维持“一超多强”得局面。

而随着TWh市场“蛋糕”得逐步扩大,动力、储能、小动力、船舶等细分赛道得共同崛起,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也将有望斩获更多得市场份额,企业获得迅速成长得同时,也需警惕市场价格战引发得白热化竞争,以及过剩产能与低端产能引发得行业风险。

四是,供应链维稳将成为动力电池有效产能释放、提升市场占有率得关键。

动力电池密集扩产,将进一步带动对于上游材料及设备供应链更大得需求。

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供需失衡,上游材料涨价潮愈演愈烈,优质设备供应商也面临交付延期难题。随着供应链矛盾不断激化,如何构建稳固得生态供应链、维稳健康得价格体系,也将会成为未来几年行业得主要问题。

五是,以动力电池企业为核心得产业集群将呈现滚雪球效应。

根据动力电池扩产选址看,四川、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成为动力电池企业落户得重点省会。同时,围绕动力电池巨头形成得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也将显现

一个明显趋势是,随着动力电池企业面向TWh时代得产能部署加快,对于供应链得支撑需求强劲,材料、设备等产业链企业跟随动力电池企业布局,已成为华夏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得重要特征。

动力电池企业协同供应链企业共同落地扩产,意味着上下游将向着更大范围、更深次层得战略合作开展,由此推动供应链合作关系重塑。

以下为2021年华夏动力电池投扩产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