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017-09-04 21:32  浏览:182

长沙8月30日电  题:生活离不开的地理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记者白田田

想象一下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早上坐网约车去上班,中午在网络订餐平台上叫份外卖,晚上点开运动软件查看一天走了多少步……其实,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手机APP,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的应用。

8月30日,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地理信息应用创新创意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地理信息行业的学界、商界“大咖”纵论产业和技术发展现状,一幅“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图景正在铺开。

简单地说,地理信息主要是指人或物的时空位置。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开发的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应用方兴未艾,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介绍了一项新兴应用:交通事故发生后,安装新型行车记录仪的汽车,把事故前10秒的视频和运行轨迹发送给公安和保险部门进行定责定损,这些以往容易产生纠纷的事情全部在互联网上解决。

南方数码长沙分公司总经理李少鹏认为,随着技术水平和地理信息精度不断提高,无人驾驶、盲人用的智能拐杖等产品会让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

地理信息还能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高峰论坛的展区内,基于地理信息的全景VR体验区吸引了众人关注。记者戴上VR眼镜,触摸手柄上的前进键,仿佛行走在长沙真实的城市街区。工作人员说,这种虚拟现实可应用于产品展示和游戏开发,为公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不只局限于个人领域,地理信息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企业经营、精准扶贫等方面,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李维森说,目前全国有260多个地级市、170多个县级市完成数字城市建设并投入使用,累计开发应用6300多个,应用于国土、规划、交通、房产、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几十个领域。

记者此前在湖南株洲市地下管线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看到,大屏幕上的城市地图布满了红、绿、蓝、紫等颜色的线条,分别代表供水、供气等各类管线。管线数据与国土部门的地理信息叠加之后,明确了每根管线的坐标、埋深以及和周边的道路、房屋、绿化带等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李少鹏介绍说,和企业很多新需求,都需要基于地理信息的应用。比如,最新推行的“河长制”,首先要摸清流域面积、资源分布等空间信息;企业为了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可以选择“位置服务管家”,让员工在手机上电子打卡,什么时候到哪个地方去跑业务,全部一目了然。

记者了解到,地理信息的应用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其中,室内定位和导航是一大发展方向,目前已有多种技术路径。

“人们到大商场,时常找不到某个店铺或停车位,这是一个痛点。”上海华测导航技术公司技术人员徐焱林说,现在可以做一款APP,事先采集商场的三维影像信息,顾客用手机拍下某个场景,软件进行数据匹配,便显示出所在位置。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龚健雅说,室内导航是要地理信息应用“最后几米”的问题。室内和地下空间没有卫星信号覆盖,还可以利用射频、蓝牙、蜂窝基站等无线信号,以及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等传感器进行室内与地下的导航定位。

不过,很多人表示担忧,地理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个人隐私会不会大量泄露,成为“透明人”。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采取地理信息大数据时,需要对个体信息进行“脱敏”。特别是室内定位技术应用,企业一定要解决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才能取得公众信任。

刘经南认为,未来地理信息的对象范畴将不断扩大,甚至人体的单个细胞都要有地理信息,因为人类最关心的还是自己本身。地理信息的精度、实时性、智能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将给技术、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带来很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