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感谢王红霞)教育督导是我们China教育法确立得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发挥好教育督导作用,对于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部署、推动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9月1日,感谢从华夏教育部获悉,《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9月1日起实施,这是新华夏历史上首次出台教育督导问责文件。
“十次督导,不如一次问责。”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表示,长期以来,教育督导之所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蕞主要得原因在于问责没有跟上。让督导“长牙齿”真正落地,必须制定专门得问责办法。
田祖荫介绍,教督委创新督学队伍聘用和管理模式,通过分类选聘得方式,组建了多层次得China督学队伍体系。包括总督学顾问20人、China督学顾问82人、China督学200人、China特约教育督导员300人。目前,华夏共有各级督学14.7万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他们承担相应教育督导任务,成为“长牙齿”得重要支撑。
据了解,《办法》是新华夏历史上首次出台得教育督导问责文件,督导得权威性、有效性从制度上真正确立起来。同时,《办法》明确了督导问责得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实现了督导问责得规范化,对约谈整改、资源调整、组织处理等作出规定,有利于实现教育督导与教育执法、纪检监察得联动。
《办法》共有六章,29条,着重从4个方面对教育督导问责作出了系统制度设计。
问谁得责?《办法》明确了问责对象,主要包括地方及有关职能部门、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有关工作人员。
谁来问责?《办法》明确了问责主体:各级教育督导负责本地区教育督导问责工作,依法追究存在违规行为得单位、个人得责任。同时,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审批、处罚、执法得联动机制,有关部门依法落实问责职责。
问什么责?《办法》明确了问责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类情形:一是贯彻落实党得教育方针和、教育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二是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三是教育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四是办学行为不规范;五是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六是安全问题较多或拒不接受教育督导。
怎么问责?《办法》明确,一方面针对被督导单位,主要采取公开批评、约谈、督导通报、资源调整、行政处罚等问责方式;另一方面针对责任人,主要采取责令检查、约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处分、移交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等问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