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88岁高龄的著名书法大家夏湘平老先生,每日的安排都很有规律,只要不出门应酬社会活动,都是在他的书斋里忙于读书、修改诗稿和以前的笔记,闲下来也会偶尔看看新闻、读读报纸。最近,他还在学用微信,用微信与他的学生们交流。“温故知新”是夏老常常挂在嘴边的。当问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复兴时,他说:“我一直在思考,古人是怎么学习的?为什么他们的才智那么卓越?年纪轻轻便有传世之作……”
*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镇上,5岁学隶书,当年,父亲把一本何绍基的隶书贴交给他,从此,桐油灯下在写,蚊子咬着也写,冻得哆嗦还写。夏老回忆:“书法这条路,小时候就扎下根了。”转眼,砚边八十余年了。纵观中国书坛,尤其是清代中晚期碑学兴盛以来的隶书发展长河里,夏老的隶书都是独树一帜的,自成一体的。因此,当今的书法界才有了“夏隶”的称谓。
*“2000多年前,屈原写出了那么伟大的作品;2000多年后要我来写碑,很光荣啊!我一口就答应了。”1992年,夏湘平先生为汨罗屈原碑林撰写《离骚》碑,15天闭门谢客、苦心创作,16张四尺整宣离骚全文行云流水,如一气呵成,叹为观止。
*2018年,学生们在为夏老先生筹备“米寿展”。老先生说:你们在期盼,我也要努力。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2018年1月20日。这是北京的一个暖冬。阳光从窗子透进书房,洒下一缕缕温暖的线条。夏老告诉我们:今年是屈原碑林25周年纪念日,前天晚上他想好了两句话送给汨罗:“有幸潇湘书巨幛,碑林千古慰灵均。”25年过去,能为屈原碑林写下《离骚碑》,他依然觉得何其有幸。
1992年,汨罗建设屈原碑林,向全国书法大家求墨宝。
“找到我的时候是阴历3月,告诉我离骚碑端午节要立起来,只有两个月时间了,要写出来、刻出来、立起来。汨罗的同志说,只有20天时间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