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光影记录]我的09珠峰攀登,活着真好(从35页起,新增珠峰装备简单点评)
2018-01-26 23:04  浏览:376

下山后,这么长的时间里,我已不能写出自己的悲怆了,我也写不出内心的欢喜。当我尝试着用一个人的卑微,去体悟一座山的庄严时,我似乎触碰到了它,却怎么也写不出那种永恒。
面对着山,也许根本没有必要去写什么了,但我还是写了出来。
我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梦想,也有着普通人的虚荣,我所能做的,就是将所经历的,不论梦想还是虚荣,将那些细节都一一写出来,并尽量真实完整地呈现。
登上世界巅峰,就攀登本身来说,我能不悲不喜。但后来,老吴的死和自己在下撤途中所经历的那七小时、三百五十米时空生死的跌宕,以及在机场见到妻儿,重温亲情后的喜悦,悲喜间,生命本身就像月光一样,刹那便在内心映照了出来,不能不说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了。
下山后,我看到的一切还是以前的一切,却已有所不同了,马路更坦荡了,楼梯的过道里也充满感激,以前做的好多事情,现在看起来,都是自己错了。
在山的面前,生命如果是一条河,我知道,我流得很不彻底。
但三生有幸,作为09春季攀登珠峰劫后的一个幸存者,此刻,我还能坐在电脑前,夜空中,再次攀爬上8844米,那一段风雪弥漫的故事里……


4、几年过去,当儿子三年级下学期时,我将孩子转学到我办公楼旁边的一座小学里。于是,每天我们父子都会六点就从家里出发,跑到那座小山上,再横穿雨山湖公园,跑到学校,6公里路程。中午,来回骑单车,晚上再从学校跑回家。我俩坚持了一年多,来回每天24公里。


5、仅仅只是几个月的锻炼,孩子的进步超出了我的预期,那年春季,在马鞍山市举办的有六百多人参加的首届“太白杯”国际铁人三项赛上,我和儿子参赛,我参加的是集体项目,儿子参加单项长跑,却跑在了成人组的前列,获得了最佳表现奖,陕西卫视“勇者无畏”栏目还做了专题报道。


6、刚上四年级,儿子就被学校田径队破格吸收了,于是,从那时起,在学校的这个小小的操场上,我和儿子锻炼的身影就从没间断过了。每天下班后我都会坚持长跑一万米。夏天,跑完后,总会倒出一鞋汗水。冬天,黑的比较早,当周围的灯火渐次亮起来的时候,操场上只有我疲惫的喘气声,沉重而孤单……


7、为了这次攀登珠峰,我又开始加量,除每天长跑一万米外,一个月内还利用星期六或者星期天进行两次强化训练,每次在郊外越野长跑32公里。有一次,儿子骑车跟随我做了测试,成绩是二小时零七分。


7、在星期六、星期天不强化训练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来到佳山上锻炼,第一趟先是背着儿子先慢跑到山顶,后面两趟是一步三个台阶蹦上去的。(小武摄)


10、去年春季,马鞍山第二届“邮政杯”国际铁人三项赛上,十几公里越野,儿子取得第二名(因为岁数不够特别颁发最佳表现奖),我第三名(后递增至第二名),那次,我们父子收获的不仅仅只是奖状,更多的是来自内心因为坚持而透出的一份自信和欢喜。


11、我知道攀登雪山,高寒常常是致命的,为提高耐寒能力,从03年秋季开始,只要是在室外,就再也没有穿过长袖了,即使是冬天,即使面对纷扬的大雪。这是06年2月5日中午下班时,朋友抓拍到的。(但骑行时,为保护关节,会戴上一付护肘)。


12、从04年环青海湖之行算起,05年徒步喀纳斯、赛里木湖,06年转神山岗仁波齐翻越海拔5700多米的卓玛拉山口,都是为了攀登雪山而作的前期准备。



13、07年夏季,作为菜鸟的我,战战兢兢,终于在48个人的攀登队伍中,在左腿十字韧带拉伤的情况下,第二个登顶了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那次的收获是知道了自己可以适应高海拔雪山的攀登。


15、08年秋季,我也是第二个登顶海拔8201米卓奥友峰的,那次的收获,是给了自己八千米以上雪山的经验和信心。


16、09年冬季,我还和南京山友老李、孔兵(网名老革命),以及地大的小兄弟张群(网名一起K2)一起去北京桃源仙谷和云蒙山峡谷进行了攀冰训练。


18、我收集了所能收集到的登山书籍和资料,在此,还要谢谢马一桦老师早期的登山文章对我的启蒙。写出以上一些经历不是为了炫耀,将我日常锻炼的一些数据写出来,是想让更多攀登珠峰的山友作一些参考。


19、终于,我做好了所有攀登珠峰的准备。但3月26那天凌晨的一个梦,让我的珠峰之行,在初始就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梦里做到珠峰冲顶的时间是5月14日,醒来后,恍若真的一样,想了一想,突然惊觉“514”谐音正是“我要死”三个字。因为这个梦,离家前,对着镜子,我便留下了这张自拍照,万一挂了,这也算是遗像了。


二、拉萨附近的适应
20、3月29日晚上,依然是南京山友老李和孔兵(网名老革命)将我送上了火车,已经没有卧辅了,我只能在高低不平的三个大包上蜷缩着,度过了珠峰之行的第一夜。其实,只要心态好,车厢的一切,嘈杂与喧嚣便已与我无干了,我拥有一个过道的感觉,就像拥有一座山谷般寂静、空旷。




21、只要有时间,我还是喜欢坐火车,喜欢人与人彼此容易拉近的距离,喜欢那种久违的邻里之间的温馨和友善。


22、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旅行,可以使我枯坐成一条河流,已经学会不再着急,等待的时间里,用书、音乐、茶,消磨自己。


23、车窗外,我看到了这样一道光。这是怎样的一道光呀,这道光,使我想起了创世纪之初,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24、这道光本是我们世界的万物之源,此刻,映现在我们人类的窗口上,却让我悲悯不已。


25、无疑,人类的一些活动,都会对原始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包括登山,我能悲悯山河,却不能克制自己本身。


你好,老乡!
首先祝贺你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我一直追随你的足迹,从驴友论坛,到天涯,又转战驴友论坛。从8201米K2的坚守,到8844米朱峰的活着真好。你是我们安徽户外人的骄傲。其实登山的人谈不上骄傲,不能说是征服,我们只是坚韧不拔地在走自己的路。
为老吴默哀。
在山的面前,我们是渺小的,那一刻我们无法用文字表达。
你是个真汉子。

26、4月1日上午10点,我们十多个队员来到了拉萨近郊这座山下,开始作适应性训练。昨晚一夜没怎么睡好,下半夜头开始疼痛。


29、玉溪的杨雪松,是我07年慕峰队友,雪松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他用自己在当地的口碑和人脉,一笔一笔地找来了赞助,每个人都分到一大包绿色生态食品,玉溪甜馨公司的喵哆哩、酸角果派,还有泰华公司“真牛牌”牛肉干,都特别适合作路餐,经常途中休息时会听到队友问,谁有喵哆哩呀。谢谢雪松了。


30、第二天上午的活动,是与藏队的一个见面会,藏队英雄们给我的印象都低调、纯朴。


31、尼玛校长(中)现在已是藏队队长了,他那天的眼神,有些忧虑。会上,我谈及今年外国队会不会过多的问题,还有就是对指挥系统的担心。因为尼玛校长担任队长后,从圣山公司抽调了一部分骨干充实藏队,桑珠本人则是首次指挥攀登珠峰。尼玛校长回应说,因为西藏的局势外国队一时进不来,很多队已经转道尼泊尔南坡了,他自己则会等西藏登山大会结束,尽量赶到大本营参与指挥工作。


32、会后,我与十四座英雄边巴扎西一起合影。05年边巴在冲击迦舒布鲁姆I峰途中,被滚落的山石砸中,颅骨骨折,两年后,在右眼不能闭合、右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了最后一座山峰的攀登。 (雕爷摄)


33、广西美女白雪,以前只是仰慕,这次是她第四次来攀登珠峰了,但她参加的是新疆乔格里探险公司所组的队。之前,只在网上和她交流过几回,那天,却是在拉萨街头,我们一起喝着这种藏民自己做的酸奶。


34、白雪是那种比较性情也比较小资的女人,率真而活泼,但沉静的时候,雍容的气质自然天成。


40、4月3日傍晚,离拉萨不到一百公里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登山训练基地空旷无人,那天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冰冷的风从峡谷中带来山和落日的味道,熟悉而陌生……


很多年前看过这篇帖子,今天突然想起又搜来看,登峰对于我是梦想,身体的原因此生实现不了了,希望儿子能走我没走过的路
41、基地坐落在群山之间,后面是一块偌大的高寒草原,草原上有20户藏民生息在此,三、四里处还有一个地热发电厂。4日早晨,我站在房间的窗前,草原还是一片枯黄。


42、向前,远处山峦上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院子右边是个室内温泉池,紧挨着的是露天游泳池。


43、上午,车将我们带到一个离基地不远的山坡下,今天的目的地原本是启孜峰的前进营地,需要上升700米。


44、走到了海拔4800米的嘎罗寺时,大伙都感到有些累了。在嘎罗寺修行的全是尼姑,右侧是主寺,我也进去拜了一下,捐了一点钱。


45、透过久远的天空,嘎罗寺其实是噶玛噶举派的一个尼姑庵,以前确实是个寺,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我不知道300多年前发生了怎样一个故事,因为一个尼姑在此修行,喇嘛们渐渐全走了,现在寺里有一百多个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