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血足,命里有福;血虚,命里有灾!古方如何养血求福?
2018-01-27 19:53  浏览:195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关乎一个“福”字。

福——这是中国人抛不开舍不下的传统情结。这个福字里,包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贴的这张“福”字,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的图腾、心灵的力量。

那么,什么样的人算作有福?其实,福的最基本含义,就是身体的康健。要不然,为什么中国人在互相祝福的时候,说的第一句,十有八九是“身体健康”呢?

所以,健康是福。

那么,怎样才算健康?中国传统医学对健康的最基本的理解,就是气血充足。

气血,这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的独特概念。一个气字,一个血字,几乎完成了中华传统医学的基本框架。说一个人身体健康,我们就说他气血足。身体多病羸弱,则往往谓之气血不足。

血足才能健康,健康才会有福。你说是不是这么回事?气血充足,意味着四肢矫健,反应灵敏,营养充盛,肝气调达,心情开朗。这样的人,谁能说没福呢?

所以,要想有福,就要养血。

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养血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想想看,血最怕什么。

答案很简单,这就是一个“虚”字,一个“寒”字,还有一个“瘀”字。血虚,即血少,不充脉道,不能濡养侍奉生身。血寒,即身体受寒邪袭扰,血遇寒则凝,难以通畅运行。在血虚和血寒的共同作用下,就会产生血淤,即血液流不动、行不了,瘀滞在一块儿,成为脉道里的垃圾、障碍物。这些现象一旦发生,人体气血运行就发生了重大问题,百病丛生。

血足,命里有福;血虚,命里有灾。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那么,一旦出现了上述问题,又该怎么办呢?在这里,中国卓越网络养生阅读品牌“精诚名医汇”,想要和您分享一张不错的古典方剂。它代表着中华古医学杰出的养生智慧。组方如下——

全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6克,干姜2克,炙甘草2克。水煎服。煎煮的时候,适当加一点黄酒。原方里面,还有一味药,就是童便。现在基本已经不用了。此等用法用量,择选自《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方剂学》。

这张古方叫什么?叫生化汤。

看到这里,有些看官可能哑然一笑:这不就是很多女人生产后坐月子,所经常服用的生化汤吗?

没错。就是这生化汤。看官切不可只将其看作女人坐月子的土偏方。它实际上,它是中医学里面响当当的理血剂,能耐太大了。

首先说,这张古方,针对血虚、血寒、血淤三个问题发力治疗。其中,当归可以活血养血,还能散寒,既能养血化解血虚,还能活血化解血淤,同时可以散血寒,一箭三雕,所以是君药。再看,川芎,活血行血,桃仁,活血去瘀。两者配合,将淤血涤荡干净。为了化解寒邪,方用炮姜温经散寒。此外,炮姜配合当归,可以养血,配合川芎和桃仁,则可以活血,所以也是神来之谜。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

实事求是地说,这张方子,最初就是治疗女性产后腹中冷痛、恶露不行、舌淡苔白、脉细涩的。因为女性在产后,本来就血虚,再一感受寒邪,于是就特别容易出现血虚、寒凝、血淤的问题。其拟制者傅青主,将其记录在《傅青主女科》里面,用很大篇幅,对其进行不同的加减,总结出用此方调节产后28个症状的具体方法。蔚为大观,堪称一绝。现代临床上,产后子宫修复不全、产后宫内组织残留,产后腹痛,产后缺乳,产后尿潴留,产后阴道出血,以及崩漏、不孕、子宫内膜炎等,只要病机为血虚、血淤、寒凝,既可以加减应用。在中国台湾,这生化汤,几乎是女性产后必用的调养方剂(实际上,绝非任何人都可以应用)。

但是,它又不限于妇科。

临床报道,这张古方竟然能治疗阳痿,因由是它杰出的理血散寒之能。男性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血虚、体寒,那么用此法就可以调理,从而改善性功能。同时,后世医家还用它治疗心脏病植入支架后的疼痛、下肢筋脉曲张等疾病。可见,作为一张理血剂,它的用武之地还很广泛,只要是因为血液循环出了虚、寒、瘀三个问题,它就在备选治疗方案之中。

所以说,这张生化汤,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它帮我们养血。血养好了,我们的福气就来了。

我们中国人时代延续的血脉,正是因着这些理血剂,而生生不息。华夏民族的福气,也因此绵延不绝。

所以,它就像一位慈祥体贴的老保姆,我们欠它一份尊敬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