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系青年”与日本的“平成废宅”在成因和表现上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他们的爱好也大体相同,连玩的游戏也如此同步。
撰文 | 李木
最近有没有被一只青蛙刷屏?
这是一款从日本传来的游戏,甚至没来得及制作中文版。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中国年轻的“蛙妈妈”们,把“旅行青蛙”刷到了APP store的第一。
在传入中国前,它最多只排名13。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下载了一个玩玩。(我的青蛙拿了便当就跑了,不知道去哪儿了)
这是一款治愈系的游戏,画风精致优美。每个登录的游戏玩家,会得到一只萌萌哒的青蛙。游戏的场景基本只有两幕,室外和室内。
室外,描绘的是一处大片绿叶掩映着的青蛙居所,居所外是一处种三叶草的池塘,三叶草可以收割,作为游戏里买东西的货币。室内,是青蛙的卧室,有床有书架和一些生活用品。
玩家要用收割来的三叶草作为货币,购买游戏中的各种食物,用来喂养青蛙。
但青蛙的行为是完全无法预测的,不是在外旅游,就是在房间里面看书学习。
除了青蛙外出旅游期间,会给玩家邮箱里寄来精美的游戏照片之外,与玩家几乎没有任何互动。
有时候,便当包准备好了,青蛙立刻就消失了,这表明他出门旅游去了。有时候,你准备好了便当包,却发现他一直在看书学习,就是不出门。
玩家就像一个旁观者,基本没有什么参与感。
对于我这样喜欢激烈对战的游戏玩家来说,这样的游戏未免太过单调。然而,我不喜欢,不意味着没有人喜欢。
这几天,很多人表示被这款游戏刷屏了。在杭州,甚至有玩家包下整幢楼,打出巨幅“寻蛙启示”。并diss了另外一款游戏“恋和制作人”里的主角李泽言。
旅行青蛙的流行,意味着中国年轻人,已经开始走向低欲望社会。
日本媒体爆料,这款游戏实际上是日本生育部门联合一家小游戏公司设计和开发的一款游戏,目的是为了挖掘发现生育意向强的年轻人,鼓励日本年轻人提高生育率。(小编注:可能是洋葱新闻,暂未经官方证实)
所以整个游戏的基调就在于,用模拟照顾青蛙获得照顾孩子的满足感。
青蛙一词在日语中的发音为“kaeru”,与“回家”一词的发音相同。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严重,且生育率太低,促进生育的部门,正在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年轻人增强生子欲望。
据说,如果连续玩这款游戏超过一周,会被默认为生育意向8级以上,后台会给玩家发一封3500字的长信,鼓励你亲自生一个娃。
然而,无论日本和社会花多大的努力,都无法拯救日本越来越低的生育率。
日本厚生劳动省去年12月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显示,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仅为94.1万人,创下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而死亡人数估算值为13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这意味着日本人口将自然减少40.3万人。
生育率降低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有关推算显示,截止2055年,日本人口总数将减至9000万人,而在2105年将减少至4500万人,大约为目前1亿3000万人的三分之一,前后耗时不足100年。
爱国青年们与其等待“马踏东京”的梦想实现,不如等待日本自然消亡。
日本为新生儿准备了世界上最关怀备至的福利,每个新生儿生下来就有一次性的42万日元补贴,3岁以下每个月1.5万日元,3岁到18岁每个月1万日元。
还有最为均等化的免费公办教育,家长可以省最少的心。此外,日本还有世界上最庞大的AV产业。这些加起来,都不能唤起日本年轻人心中澎湃的生子欲望。
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低欲望状态。
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时代出生的一代年轻人,被称为“平成废宅”或者“食草男”。相比较之下,他们的长辈被称为“昭和男儿”。
这一代“平成废宅”就代表了低欲望的一代日本人。他们对生活没有强烈的欲望,只追求舒适安逸,甚至连升职加薪和性生活,都没有什么追求。
这不正如今天中国的“佛系青年”?自诩看淡一切,追求随意随心,缺乏向上的欲望,与“平成废宅”恰好一一对应。
实际上,“佛系青年”一词也来自日本“佛系男子”。
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后来,这个词被引入中国,并刷爆网络,用于形容跟“平成废宅”相似的年轻人。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佛系青年”与日本的“平成废宅”在成因和表现上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他们的爱好也大体相同,连玩的游戏也如此同步。
如今的中国年轻人踏入社会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房价高企、升职加薪面临天花板、结婚生子成本太高,于是越来越丧气,发展出丧文化自我解嘲。
物欲横流的社会固然很乱,却代表了一代人强烈向上的冲动。如今的年轻人,却开始丧失这种冲动,这对中国来说,实则是“刘易斯拐点”的具象化。是人口红利丧失之后,社会阶层固化的表现。
年轻人出头越来越难,他们只能压低自己欲望,强化自我解嘲,以缓解心中焦虑。
现实中,中国年轻人的表现更加任性,啃老一族也越来越普遍。
最近,一位父亲痛斥女儿,将自己为她存的300万积蓄(包括学费)和男朋友在加拿大挥霍无度,苦口婆心地教训了几次之后,叛逆的女儿竟然切断了与家人的联系,音讯全无,还把自己和全家人拉黑。
而重庆一位女子,专科毕业之后,父母给她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吃住都在家里,并且不要她一分钱,工资相当于零花。
但是她表示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偷偷辞职。父母很生气,要求每个月缴纳1千元生活费,她却说,20多年都不缴一分钱,现在凭什么要交?完全没有理解父母的苦心。
除了类似不求上进的表现,在人口方面,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值得忧虑。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的数据,2015年,约567万名15岁到49岁的育龄妇女接受了抽查,占育龄妇女总量的1.55%。
这些育龄女性去年共生产了175309个孩子,其中9.3万个一孩,6.97万个二孩,三孩以上为1.25万人。
按照不同年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最终计算出2015年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047。其中,一孩生育率仅为0.556,已经低于日本东京的水平。
如何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是改变低欲望一代的关键之处。
所幸的是,中国还没有完全完成城市化,依然有大量年轻人用各种方式进入城市和大城市,他们依然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
城市,应该善待这样的年轻人。否则,连游戏都这么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