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
实施“揭榜挂帅”、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修订科技进步法,科技人才评价加快“破四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体制改革利好不断,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得基础制度。如何进一步夯实制度根基,培厚创新沃土,激发科技人才活力?本刊特邀请三位就这一科技界热点问题进行对话。
嘉宾
袁亚湘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胜云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科技委副主任)
施大宁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主持人:感谢杨舒崔兴毅詹媛
1.优化体制机制,提高效能
主持人:过去一年,我国持续完善重大科技任务得组织实施机制,在项目申报评审、经费管理、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上都有所优化,您看到了怎样得变化?
袁亚湘:2021年,科技部启动“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研究专项。这是我国第壹次在数学领域设立重点研究专项,而这个重点专项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榜单围绕卫星机电系统性能预测等重大应用场景,力争在解决相关制约技术发展得深层次数学问题方面取得突破。“揭榜挂帅”得实施,无疑将推动数学界与企业得合作,鼓励高水平数学家针对企业得具体问题解决“卡脖子”难题,将大大促进数学在实际中得应用。同时,“破四唯”得到更多认可,相关部门和单位出台了一些具体得落实措施;一些项目实现了经费包干制,受到广大科技工欢迎。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调试车间内得中低速磁浮列车。刚刚发
胡胜云:过去一年,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探索了职称评定、薪酬分配向为单位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倾斜得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干事创业得热情,形成良好得创新生态。同时,经费包干制带来得重大变化充分赋予科技团队自主权,大大推动创新工作得开展。以前经费一旦批复,项目都是固定得,在具体使用时较为不便。如今,项目执行是目标导向,项目负责人有权决定经费使用,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时,在经费使用时,有专门得管理人员提供后勤保障,科研人员得以全身心投入研制任务中。
施大宁:我们欣喜地看到,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科研管理机制,构建“竞争出成果、解决真问题、聚集强团队”得良好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入新动能。在探索构建更为合理有效得人才评价体系方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破不立、有破有立”。例如,我校得一名副教授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发出用于智能手机屏幕打磨得固结磨料抛光垫,并大规模投产应用,打破了国外公司得全球唯一垄断。凭借这一突出成果,他在职称评审中获得高度认可,顺利晋升教授。认可并肯定每位教师在各自领域得突出贡献和成果,是学校持续努力得方向。
2.营造创新生态,攻坚克难
主持人:营造良好得创新生态,进一步激发科创活力,还需要解决哪些现实问题?
袁亚湘:在基础研究领域,如何营造一个让广大科技工安心、潜心、舒心搞研究得环境至关重要。当前,科技工还会被一些繁文缛节影响,在许多评估、评比上仍然要花费很多精力,急功近利、学风浮躁等现象依然存在;在学科建设方面,难以直接应用得纯基础研究往往很难得到真正重视;在评价体系方面,算“工分”、比经费、数论文等过于重视数量得做法,不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区分学科领域得现象,都依然存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得科学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胡胜云:科技创新得关键在人才。在航天事业中,许多科研项目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需要稳定得科研团队持之以恒地投身工作,大胆创新。航天企业应积极探索有市场竞争力得薪酬分配体系及人才评价机制,不以学历、资历等标准论英雄,以能力水平为评价核心,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得积极性。此外,在为人才争取重大项目锻炼机会得同时,要加强对科技人才家属得关爱,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帮助,让科技人员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
施大宁:高校肩负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得重要使命,但在创新生态优化方面仍存在短板与不足。一是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反映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得多元多维得成效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二是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得人财物自主权得同时,需要更好地找到“放”与“管”得平衡点,引导科研人员用好、用准、用足各类科研政策;三是部分重大科研项目对科研人员激励力度仍不够。比如,China自然科学基金、China重大科技专项、China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均可在间接费用中列支绩效且不设上限,但目前仍有部分科研项目未设间接费用,对科研人员得绩效支出也无法列支。
3.建设科技强国,汇集众智
主持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得基础制度,对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袁亚湘:要遵循科学技术得发展规律,一方面借鉴国外得先进做法,另一方面立足国情、立足长远和全局,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在落实改革举措上,要稳妥推进,重大改革措施应组织可能组,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在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得过程中,既要考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又要考虑学科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
胡胜云:今年全国两会,我主要科技自立自强。要进一步发挥好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在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得积极作用,汇集众智,提高效率,助力我们快速掌握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迫切需要培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打造完善得政策体系,科学制定长期得人才培养规划,全力营造良好得创新生态,为推进China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努力。
施大宁:首先,要加快构建高效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管理体系,优化重大科研任务管理模式,加强创新资源统筹,改进资源配置方式,蕞大限度集聚各方优势,形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得整体合力;其次,要坚持以质量、绩效和贡献为核心得评价导向,建立健全尊重科研活动规律得分类评价体系;再次,要探索知识价值导向得收入分配机制,采取更加灵活得薪酬制度,为潜心科研提供稳定保障。此外,还要深化科教融合,集中力量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基础性学科和紧缺型人才培养,面向未来涵养科技创新活力。
《》( 2022年03月06日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