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怀念已逝的至亲故友,日本人利用越来越多样化的数字技术把故人的音容笑貌留在身边。有人通过使用立体打印机和云技术,有些人把故人生前的样子制成栩栩如生的雕像,有些人留存下逝者本人声音将其发送给遗属。迎来超高龄化社会的日本今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多死时代”。缅怀故人不仅是传统的墓地和佛龛。
家住日本爱知县丰田市的河合米子(80岁)两年前失去了相伴五十多年的丈夫河合胜彦。抚慰悲伤的是女儿赠送的“逝者人偶”。这是根据死者生前照片制作的高约30厘米的石膏像,甚至连胜彦喜欢的帽子和围巾都精巧再现出来。米子满意地说,“大家都说很像”。
生活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的河合米子所凝视的是依据其已故丈夫河合胜彦旅行时姿态制作的“逝者人偶”。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报道,逝者人偶由大阪的Roice Entertainment公司利用立体打印机制作,价格约为20万日元(近2406新元)。该公司在三年里接到约350个订单。如果委托雕刻家制作特别订制的精巧雕像,有时需要数百万日元。
此外,通过智能手机存储遗言、发送给遗属的服务也已问世。具体而言,是指将死者生前的影像存储在云平台上,在孩子生日等指定的日子发给家人。
提出此项创意的是日本搞笑组合“伦敦靴子1号2号”的成员田村淳,据称他从能传递死者语言的“通灵巫女(itako)”处获得灵感。田村计划2018年推出服务,价格为每月500日元(6新元)。服务名称定为“itakoto(曾经存在)”,取自通灵巫女和生前存在的谐音。
日本社会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缅怀故人的方式不得不改变。住楼房没地方摆佛龛、对继承墓地感到有负担。东京大学的瓜生大辅助教认为,“作为支撑感情的方式,遗属们开始关注数字技术”。
日本的媒体艺术家市原Etsuko开发出在软银集团的人形机器人“Pepper”上再现已故亲人表情和声音的功能。目前已收集了约40个人的数据,力争2018年内推向商用化。不过市原把再现功能设定为仅维持至死后四十九天。
佛教认为人死后四十九天灵魂将会转世投胎,家人应在第四十九天结束法事。市原表示“故意设置了期限”,虽然讨论使用人工智能让机器人像已故亲人那样说话,不过最终仅局限为播放事先录好的声音。原因在于不希望活着的人过度执着于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