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药材拿来泡水喝,效果超级好,很多人都不知道
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黄耆,《本草纲目》称黄芪,《神农本草经》称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独椹,蜀脂,百本。《药性论》称王孙。李时珍说,耆是长的意思,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称黄芪。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黄芪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亦有良好的影响。黄芪可增强精子活力,在体外人的精液中添加黄芪水煎液,可使精子活动率、精子运动速度、精子前向运动速度、精子头部摆动的频率等均有显著提高。这对于将黄芪作为体外添加剂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如人工授精、体外授精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黄芪精对多种实验性动物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对95%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及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教膜损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损伤面积,降低损伤指数,但对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并可协同西米替丁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