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理中有一个机制特别有意思,大概意思就是这种心理机制会让我们认为得不到的是不好的,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我大概讲一下,我相信大多数朋友都是听过的:它说的是有一只肚子饿的狐狸路过果林,看到了架子上面有一串串的葡萄,特别想吃,但是无奈摘不到,只好悻悻离开了,而且还告诉自己:“这个葡萄不好吃,是酸的”。
在西方国家,这个故事被引入到了词典,甚至还变成了一条心理学,短语sour grapes(酸葡萄效应),这条词语的大概意思就是指得不到的就说是不好的。而且我们在心理学中也借用了这个术语,它用来解释我们人们心理防御的一种机制,这个机制也就是我们要讲的“自我安慰”。
其实,不当当在寓言故事里,在我们现实中、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处于如同那只狐狸一样的境遇。比如说,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我特别想升职,但是我一直得不到老板的重视自然也就没有升职。但是我的心理会告诉我,职位越高,事情越多还不如现在轻松。在学校也经常有这种心理,非班干人员经常说班干事多没好处,但是给他做班干他就愿意做。
当然,与“酸葡萄心理”相对应,也有一种心态他叫做“甜柠檬”心态,它指的是我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我们是对它是不满意的,但是我们会坚持它是好的。比如说,我们买了一件衣服,买回来之后,我们对它的颜色或者风格不是很喜欢。但是我们对外说起的时候,我们不会说这些,我们可能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等等。
总的来说呢,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可以说它坏也可以说它好,这种适当的心里安慰对我们的心灵是有巨大的好处的。但是,如果事情还有余地的话,我们应提倡当努力去改变,去面对现实,改变现状。
在这里祝各位读者能够改变自己想改变的事,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