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视频:两个小孩子在争抢玩具,在抢的过程中,一个小孩将另一个小孩推倒在地,倒地孩子的妈妈怒气冲冲走过来,二话不说,穿着高跟鞋的脚将那个正在被妈妈教训的小孩踢飞了......
相似的新闻层出不穷,孩子间的矛盾瞬间转化为双方家长的斗殴,甚至出现命案,深深刺激到了为人父母的我们,那到底要怎么样去看待和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呢?
其实有句话叫“小孩打架不记仇”,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较真。其实,孩子之间的打闹和矛盾跟成人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的打闹有更多的游戏成分,是一种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学会与周围的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与不吃亏都是家长的想法。所以孩子刚刚打过闹过,眼泪一干,又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耍。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如果一点磕碰都不容许发生,那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家长过度介入孩子间的矛盾,会导致:
1.孩子越来越胆小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长过激的态度才可怕。家长应该都注意到,很多时候孩子磕碰之后,因为受伤比较轻,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哭两声就继续玩耍。孩子本身对磕碰、疼痛这些事情是有一些忍耐度的。但是,如果家长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或者大声斥责他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件特别严重的事情。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冒险、不敢探索、不敢和小伙伴玩游戏。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发育伤害非常大。
2. 孩子学会推卸责任如果发生了磕碰,家长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师,斥责学校,孩子会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冲动,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学校和老师。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