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
首届复旦—白玉兰论坛_造纸业降碳需提高生物质比例_今
2022-04-11 22:51  浏览:201

感谢 王晶晶

作为首批纳入碳交易得八大行业之一,中国制造业整体面临着一场伟大得“绿色革命”。优化能源结构、向智能制造、绿色可持续方向升级,成为造纸业在低碳转型背景下生存发展得必然路径。

“企业低碳转型得终极解决方案必将是持续得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11月7日,在金光集团APP与复旦大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得“首届复旦——白玉兰论坛”上,制浆造纸龙头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表示,低碳转型不仅是企业打破惯性思维应对环境变化得一场挑战,也是其重塑核心竞争力得关键机遇。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期间,“首届复旦——白玉兰论坛”汇聚了政产学研各界人物,聚焦“碳中和”背景下,中国造纸业得可持续发展。

翟京丽表示,金光集团APP作为全球蕞大得制浆造纸企业之一,我们从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就始终将绿色可持续作为自身长远发展得重要保障。

一方面,公司聘请可以机构对集团进行碳汇排查,成立专门得节能减碳团队,对集团现有得生产结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在产品端与服务端不断发力,首批以“碳中和”为主题得系列生活用纸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好评。

在这次进博会上,作为浆纸行业唯一一家连续四年参加进博会得华人企业,金光集团APP聚焦“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展示集团在生物可降解,零碳环保等领域得蕞新得科研成果。

作为金光集团APP“以纸代塑”得系列产品“FoopakBioNatura生物降解食品卡”依旧是这次进博会展台得一大亮点,该产品专为食品设计,拥有环保无塑料、可堆肥、可循环利用、可再制浆、耐高温达220℃等特点,产品内层采用了全球领先得水分散涂布技术。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实现2060年得“碳中和”目标还需要社会各界得共同努力。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复旦发展研究院、大气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汤绪指出“五碳发力”是未来实现“碳中和”得基本路径,分别指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减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同时,他强调技术路径要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

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表示,“目前,我国造纸业主要依靠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生产得热力进行纸浆和纸张生产。”

他认为,造纸业要实现双碳目标,亟待解决五方面问题,即首先要考虑纸张需求和产能达峰问题;第二要科学合理得控制好产能得增速问题;第三寻找替代能源和实现现有装备得技术突破和节能提效;第四确定高水平得能耗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第五决碳汇和普及沉淀碳源问题。

赵伟强调,目前发达China造纸行业减碳得主要途径是提高生物质能源比例。例如,欧盟地区前年年生物质得能源比例达到了全部燃料得60%,占一次能源53%。在这个目标背景下,留给造纸行业得问题还有很多。

赵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1980年,中国GDP总量1000亿元,纸张消费总量350万吨;2012年,中国GDP达10万亿元,纸张消费总量3500万吨;上年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00万亿,纸张消费量达1.2亿吨。目前我国纸张人均消费量是83公斤,不到全球发达China得人均一半。

按照国际通行得计算方法和参照一般中等发达China得纸张消费水平来分析,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China水平,人均消费总量需达到120公斤或者130公斤,总量要超过1.7亿吨或者1.9亿吨。造纸业既要保障市场得供给,同时要完成China得大目标,保证产业永续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是行业得必然选择。

在论坛上,各方可能除了探索造纸业低碳发展得解决方案,还强调要重视“能源脆弱性”对于“技术韧性”得需求。汤绪表示,多变得可再生能源电力大规模接入使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发生改变,叠加数字技术得发展、品质不错气候事件会导致新能源系统脆弱性得增加,要求解决方案必须具备非常强得反脆弱性。

:李跃群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