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田协公布了新的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标准,其中整体成绩与之前的评定相同,只有10公里等级相对要求高了一些。其中显示,29岁组男子马拉松成绩只要跑进324就可以获得精英称号。
对于这个等级评定标准,跑友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这个等级很符合业余跑友的现状,非常适合,有些成绩快的跑者则认为这个成绩门槛太低了,随便一个业余跑者只要努努力都可以达到。
通过这个评定标准,很多跑友就自然而然的有了这样一个标准,那就是跑进324就能被成为大神。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跑进310就能被称作大神?No !
不论你是哪种类型的马拉松跑者,现如今都应该面对一个事实,就是业余跑者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在2016年底,马拉松助手推送过一篇叫作《跑进330就是大神?现在的标准是310》的文章。
文章中小编说道:“330的时代已经远去,更快的潮流已经来临,不论你是打算超越自己,还是仅把马拉松当做一种开心快乐,这个趋势都已经到来了。当看到国外高水平比赛230选手成群冲线的时候。。。。。。中国的那一天不会远了。”
这一观点受到了很多跑友的质疑。
有人觉得:“对于业余选手来说,跑个330真的很不容易的,所以330的业余选手都是跑马的大神。”
还有人讲:“小编写的给正常人压力也太大了吧。我这辈子能进4,开开心心一辈子跑到老,尽量不受伤。这也不容易呀!”
然而在当时,依然有很多看清中国马拉松速度不断提升本质的人表示,确实如此,似乎跑进300才能勉强被称作大神。
全马高手沪天文曾被跑友们称作大神,但是他自己却难以接受,他觉得需要跑进一级才能被成为大神,“现在的24X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2016年中国马拉松官网上显示,中国A类以上赛事前1500名选手全部跑进310。
2017年,在田协认证赛事中男子跑进3小时的有3663人次,女子跑进3小时20分的有772人次。
不论你是以健康为准,还是成绩为目标。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中国业余马拉松成绩在稳步提高,2017年发生了进步的飞跃,所谓有超越才会有激情。
跑进220的管油胜和邱旺东,业余222选手狄鋆和牟振华;高手云集的怡宝战队,运艳桥、游培泉,凭借天赋和科学训练跑进一级的重庆业余一哥赵浩等等。
各个领域和团队都在不断地提高马拉松成绩。你可以固守快乐健康跑的态度,也可以试着尝试超越自己。这取决于你自己。
虽然我们心里认为,只要是努力的跑着都应该被称为大神,但是最终收获名次和站上领奖台的毕竟是少数人,如果跑者都被称为大神,大神这个名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所以,大神的定位,是时候做一些改变了。
2、不管你接不接受,跑得快已经成为国马的精髓之一
在2017马拉松年会上,领跑者出版人谭杰表达了很多马拉松新理念,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慢,不应该成为中国马拉松文化的一部分。慢,不等于安全。现在,是时候提出鼓励跑者跑出更好的自己了。只有认真训练的跑者越多,对自己有要求的跑者越多,跑得快的跑者越多,马拉松赛才会越来越安全。
实际上与其说这是一种观点,不如说这是很客观的现象,但即便如此,依旧引来了很多跑友的不理解。
有人表示:“荣誉殿堂,是专业选手的事情,我们大众跑者完全靠不上边儿。”
有人说道:“更快更高更强”那是奥林匹克的要求,如果大众跑者动不动就能跑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的成绩,那还要干嘛?”
跑得慢和跑得快,本身就是个人的自由,你可以去坚持慢跑,享受赛道;也可以尝试突破,超越原来的自己。
但我们应该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快慢的问题,跑得快慢,要有一个标准做为衡量,而这个标准不是别人,是自己,别人的4分配速慢跑那是别人的事,没有必要用他的速度衡量自己的高低,如同基普乔格马拉松的2小时25秒除了他之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做到过一样。
跑得更快、更稳,不断超越自己、不弄伤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跑者,才能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更快、更高、更强。
“我要上奥运”、“我要PB”、“我要达一级”、“我要保证健康”、“我要跑得更长久”,这种种的词汇都表示着我们业余选手在不断参加马拉松之中体会到的精神和经验。
你可以专注在成绩和奖金甚至名次和走上世界舞台的追求,也可以坚持跑步,让病魔和柔弱远离自己变得更加长寿;更可以开怀畅跑,让所有忧虑和困扰湮没在马拉松的长跑之中。
难道不是么?这一切并不冲突,它们只是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我们的更快、更高、更强。作为跑者的我们,经历过马拉松的痛并快乐,应该更能包容万物,以和平的心态接受任何理念。要谨记:没有思想自由的和谐,不能算做真正的和谐。
3、2018,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2017年,小编在郑开和武汉马拉松分别跑出了236和238,这也是全年唯一跑出满意成绩的比赛,在11月份的青岛,实际上状态很不错,跑进240也是稳稳当当,但是由于赛道临时更变延长了距离,我整整跑了240,幸运的战胜了水平高过我的两个兄弟获得国内冠军。
虽然说年初跑出了236的PB,但是最后的广州马拉松让我又回到了原点,跑出了和开年重马相同的243水平。
从年初重马开始到年末广马的大满贯第二站,我保持着平均400公里的训练量,尽管有所成绩,但是我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武汉马拉松过后,我兴致正高,计划着在年末挑选一场比赛挑战一级,但是到秦皇岛马拉松,压力初显,运动健将管油胜跑出差40秒破220的成绩,运艳桥、牟振华、游培泉三位大神均创造PB,而水平相距他们本就差一截子的我成绩依旧没有进展,只跑出了242。
在6月份的兰州马拉松上,原本训练感觉非常好的我甚至跑出了303的最差成绩,比高海拔的丽江马拉松成绩还差。
显然,在每日不断奔跑的历练中,我仅仅保持住了2016年底的固有水准,直到2017年底依旧如此。唯一让我还算欣慰的是:我一直还在坚持。
记得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如果想要寻求突破,就要以两倍现在速度奔跑。”
阅读本文思考现状,在现今中国马拉松的领域里,我们都必须不停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大家应该都有体会,2016年和2017年,如果你在一场比赛中跑出相同的成绩,名次会下滑很多。可以想见,2018亚运年,将会有难以预估的高水平选手出没。
任何事物都是不进则退,不论是保持体重还是保持快乐,我们都必须不停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这适用于所有人,跑得快的人为了寻求突破,必须付出更大努力;为了健康而奔跑的人,也必须不停奔跑才能更加健康。
得冬训者得PB。转眼间,2018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本周日将迎来立春节气,随即进入六九。显而易见,冬训已经进入尾声,大家这个冬天练习的怎么样了呢?
有些人积极备战,静候3月份的爆发;有些人因为天寒放弃了没有比赛的大好时光;还有些人拼命练习导致或轻或重的伤病;当然还有那些天生的乐天派,“成绩与我无关,跑马拉松的目的就是:吃、喝、玩!”
2018年,让我们更加明确属于自己的跑马初衷到底是什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