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
“数说”互金中概股丨扎堆上市背后,平台盈亏冰火两重天
2018-02-03 07:06  浏览:237

财经网 翠迪

过去的2017年对互金行业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在经历了资本盛宴带来的躁动与混乱之后,又迎来了史上最严强监管。自2017年10月起,国内互金企业掀起赴美上市的热潮,仅11月份一个月内就有三家互金企业成功上市。

若问互金企业扎堆赴美上市为哪般,挣钱当然是第一目的。美股目前整体的市场状况较好,估值高,且在国内创业板审核要求提高、互金行业污名化的大环境下,赴美上市对于提升自身品牌和声誉也有着明显意义。

财经网选取了2017年11月上市的三家公司(和信贷、拍拍贷、简普科技-融360)和中国P2P第一股宜人贷,综合招股书、第三季度财报和Wind资讯数据,对上述四家平台的财务数据和盈利能力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业务模式差异: 放贷超市 VS 推荐导流

从近三年四家企业的营收数据来看,宜人贷和拍拍贷的数据远高于其他两家,在2017年(数据截止9月30日)宜人贷和拍拍贷的营收数据分别达到38亿元和29.8亿元,而和信贷和融360只有2.4亿元和8.6亿元的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融360虽然在2017年的营收较前两年已有了大幅提升,却并不赚钱,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截止9月30日)净亏损为0.657亿元。

除了上市时间不同外,造成如此大营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业务模式的不同。

其中宜人贷、和信贷和拍拍贷主要是传统P2P业务,即提供线上放贷服务,通过赚取贷款服务费来获得盈利;而融360并非提供在线借贷产品的平台,而是一门心思做 搜索+导流 ,即一端连接金融机构和产品,一端连接用户,在帮助金融机构找到潜在用户的同时,帮助用户找到合适的金融产品,扮演着 金融超市 的角色。

据招股书显示,宜人贷、和信贷和拍拍贷的营收占比大头均为 贷款服务 。以宜人贷为例,其盈利模式是向借款人和出借人收费,借款人需要向宜人贷支付服务费和利息,出借人则需支付服务费。

而融360的收入来源有几部分:推荐费(贷款和信用卡)、广告费、市场营销及其他服务。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融360的 推荐服务收入 占到营业总收入的93%,其中, 贷款推荐服务 和 信用卡推荐服务 分别占了80.14%和12.81%。

高度依赖 新客 、高销售与营销费用成盈利的绊脚石

业务模式的差异造成了营收结构的不同,并进一步影响平台的盈利状况。

推荐服务收入占绝大比例成为融360盈利的一大 隐患 。对于大多数在线借贷平台来说,用户复借率的高低影响着平台能否获得持续稳定的营收,高复借率可以摊薄用户成本,增强用户粘性。

而融360这种靠流量为生、高度依赖新客的 推荐 模式,由于用户在完成一次交易后就可绕过平台进行交易,无法成为流量的 自来水 ,而是通过外部渠道采购流量,在持续稳定营收上就显得比较被动。

财报显示,高额的销售与营销费用占了融360总营业成本的大头。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销售与营销费用占总营业费用的比例分别为79.5%、81.1%和85.8%,远高于其他三家平台的销售与营销费用占比。

据融360解释,销售与营销费用主要包括流量获取成本以及销售人员的工资及交通成本。同时预计,随着业务的拓展,该项费用将 以绝对数量 继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三家平台中,宜人贷作为开网贷行业上市之先河的老牌P2P平台,其业务规模和放贷量的增大并没有带来规模效应。查阅招股书发现,2017年上半年宜人贷的销售与营销费用居高不下,占到总营业成本的近80%,这也影响到了宜人贷2017年(截止9月30日)的净利润,较去年有了明显下滑。

规模效应本应成为网贷行业较其他传统金融机构独有的优势,却在高销售费用和层出不穷的竞争对手的重压下,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如何在拓展业务规模的同时控制好运营成本,是各家平台在探索更有效的盈利模式时必须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