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让孩子告别“不懂节制,不守规矩, 不受控制”三件套啦!
朵妈
抛下一切顾虑,给孩子用了电子产品,但是孩子不受控制停不下来,立下的规矩也不肯遵守,说好的一小时可能变成一上午,一整天......, 面对孩子的大哭大闹,这位妈妈似乎只剩下一声无可奈何的哀叹!!
不管上面这位妈妈的困境有没有戳中妈妈们的痛点,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孩子玩起手机/看起电视/吃起零食等等这些没有节制,给他立好的规矩也不肯好好遵守,这些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又令人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孩子没有从小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
今天朵妈就和妈妈们一起来探讨怎么训练孩子的自控力这个问题! 朵妈将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入手,是时候让孩子彻底告别“不懂节制,不守规矩,不受控制”三件套啦!
家长篇
在家长们想方设法去训练孩子的自控力之前,一定要先检讨自己,是否一直在做一些削弱孩子自控力的事。对孩子来说,对家长的信任是其自控力的根基。所以培养孩子自控力的第一步,在于家长!
1、遵守对孩子的承诺
“曾子杀彘”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该故事生动地告诉人们:家长对孩子不能信口开河,要言必信,行必果,否则父母将失信于孩子!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可不检点,做父母的要特别注重言传身教。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为了图一时省事,给孩子开了空头支票(比如“你乖乖坐着等我十分钟,马上带你去公园坐小火车”);然后等手头的事一忙完,马上食言或者换了一个相对小得多的奖励(不去公园坐小火车了,就在小区里转转)。家长们以为骗骗小孩子无伤大雅,其实这是在一点一点地蚕食孩子对他们的信任!这不仅容易使孩子的自控力受到负面影响,而且会使孩子将来更难管教!
所以,要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家长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一诺千金,遵守对孩子的承诺!这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基础!
2、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从来不骗孩子,可是孩子的自控力还是很差,怎么破?别急,朵妈这就来说第二点——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契约教育”。家长跟孩子定好规章制度,比如玩游戏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规矩一旦定下来就不许变动,孩子和家长都要严格遵守。当孩子行为不合规矩的时候,比如出去玩规定一个小时回家,如果没做到,第二天就一定不能出去玩了。具体怎么操作呢?
朵妈举个例子,给孩子制定看动画片规则时就可以参照这几点:
第一点是要具体要有操作性,不要模棱两可;
第二点是就是违规了让他及时去承担后果;
第三点是要跟孩子协商并且得到确认,否则他不会从心理上去认同;
第四点是随着孩子长大,要对规则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
3、鼓励孩子做计划
计划是自控力很重要的一部分。计划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一般自控力也比较强。那么,妈妈们如何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呢?
事实上,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比如去商场前,先计划好要买的东西(是买玩具还是买零食?是买一件玩具,还是买两件?);到商场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 不能出现计划买一件玩具,最后买回四五件的情况。让孩子习惯这种按计划买东西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出现孩子在商场满地打滚要求买这买那的情况。
要是计划买一件,但是遇到两件孩子特别喜欢的玩具怎么办?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学习“取舍”和 “计划”的好机会: 让孩子选其中一件,然后和孩子商量好,一周后(或一个月后、或孩子生日时)来买另一件,并在小本上记录下来作为凭证;然后信守承诺,按时把玩具买回来。
要提醒家长的一点是,家长在这件事上必须自己要有自控力,严格执行计划,否则给孩子留下一个“计划就是用来打破的”印象,反而会削弱孩子的自控力。
4、奖励已形成的自控力
家长的奖励可能是孩子坚持的动力。精神上,家长可以多赞赏孩子。“你真的长大了,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物质上,家长要注意奖励不要过于频繁,不能说“你今天要是能学习一个小时我就给你买件新衣服!”这样会使孩子的自控力带有表演性质,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还可以给孩子一个期限, 比如孩子能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坚持了一个月,就可以实现他的一个愿望。比如买他喜欢的礼物或者书籍。
5、建立一个爱的家庭
朵妈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太重要了,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吵架,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也就变得脾气暴躁、缺乏耐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都是通过模仿大人来习得常识,家长自己的自控力就差,孩子怎么可能从家长身上学到如何控制自己呢?而如果父母关系融洽,自控力强,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会从你的行为中知道原来应该这样做,然后慢慢的,他自己就会去模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自制能力了。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充分感受家长的关爱与温暖,孩子拥有一个正向的模仿对象,才是良好性格、良好自控力的保证呀。
宝宝篇
宝宝2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有自己的自主意识,他会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试图做出一些“叛逆”的举动,这个阶段,家长就要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方式。所以,训练自控力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好玩的游戏啦!
1、“红灯停、绿灯行”
这个游戏适合3-4岁的小孩,可以一起玩。妈妈们负责说出口令:说出“绿灯”的时候,孩子可以往前走,说出“红灯”的时候就必须停住;做错动作的孩子要回到出发点重新开始,看谁第一个过终点线, 就是赢家啦!
当孩子们熟悉了“红灯停、绿灯行”这个套路之后,朵妈要来使坏啦!将规则倒转:叫“绿灯”的时候必须停止,而叫“红灯”的时候可以往前走。哈哈,只要在规则上作一点小改变,就能起到训练孩子自控力的目的哟。
哈哈,正好这两天朵朵的小表哥一家人来朵妈家做客了!小表哥也是real的可爱,于是,朵妈打印好红绿灯素材,这个游戏的出镜嘉宾就是你啦!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游戏。比如,在很常见的Freeze游戏中,听到音乐的时候要跳舞,音乐停了马上停止;在孩子习惯了这个规则后,倒转规则:听到音乐的时候不动而音乐停了反而要跳舞。
总之,只要是符合做与直觉/习惯相反这一点的游戏,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抑制自己冲动的能力。
朵妈忍不住还要提醒一下身为成年人的家长们,有意识地做一些与直觉/习惯相反的事,像反过来,每天用左手刷牙,只要长期坚持,也可以改善大人的自控力哦!
2、粗大运动类游戏
现在都在推广的奥运精神,充分体现出体育精神能让人意志力增强。让孩子每天增强体育运动,以大肌肉活动为主,让幼儿在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中,按照一定的竞赛规则来进行的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运动控制灵活性,还可以彻底改变孩子慵懒,自制力差的毛病。
哈哈,说到粗大运动,就不能不提5毛钱一个的气球了,吹、踢、拍、赶、踩、运,从各个方面搞定娃的运动需求,而且依然是游戏的形式,孩子也不会产生抗拒,还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嘿嘿,链接在此,拿走不谢!《娃的粗大运动,需要玩个5毛钱的球!》
3、西蒙说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戴蒙德说,像儿童经常出现的抢夺别人玩具的冲动性行为,就属于自控力缺乏。这类问题通常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后即可避免,而某些游戏就是不错的训练方式,比如“西蒙说”游戏。
来看看教育界的大佬推荐的游戏怎么玩!
首先,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选出一个小朋友扮演西蒙;
然后,“西蒙”给其他孩子下命令;当他说“西蒙说,摸摸膝盖”时,小朋友们就必须照指令摸自己的膝盖;
当他只说“摸摸膝盖”,而没说“西蒙说”时,就不能照做,还有另外一种玩法,一个人说“西蒙说,向左走”,小朋友们就要按照相反的做(也就是向右走)。做错的淘汰出局。坚持到最后没出错的孩子就是得胜者啦,他可以扮演下一轮的“西蒙”,享受向大家发号施令的赶脚!
4、角色扮演游戏
作为研究儿童游戏的先驱,前苏联心理学家列夫. 维果茨基从1924年开始,直至1934年,花了10年了时间发现:角色扮演能够让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学会更好控制自己行为,从而培养自控能力。
就是这个帅哥
朵妈举个例子,小明想要扮演司机,那么他会遵循司机的规矩,并按照大家观念中的司机去行动(好好开车、到站报站名等等),如果他在游戏中忘记了这些,他的伙伴们会提醒他、纠正他,直到商量出大家都同意的规则。
孩子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学会的,是借助想象的力量,抑制自己本能的冲动。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孩子会非常主动地认真对待这些规则,在遵守这些规则的同时,孩子也受到了控制自己的行为来达到既定目标的早期训练。同时,角色扮演很有趣,所以孩子很容易融入其中,在快乐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他们的自控力。
角色扮演游戏的场景可以有很多:医院、商店、学校、等等。宝妈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设计。
1. 图书馆:孩子们可以制作图书证和“扫描仪”(或者当地图书馆使用的任何结账方式),组织他们的书籍,或者计划一个朗朗上口的故事时间。
2. 动物园管理员:把一些洗衣篮翻过来塞满毛绒动物,有一大碗用来装橡皮鸭,食物和水碗,皮带等。或者让孩子们成为动物!
3. 邮局:从垃圾邮件中保存信封,添加邮票贴纸。让孩子们从纸巾盒或鞋盒里手工制作和装饰一个信箱,然后写信给家人和朋友。
4. 美发沙龙:女生喜欢抓娃娃,把它们放在娃娃的高脚椅上,还有一些刷子和梳子,发夹/发夹等等,一个喷雾瓶,以及一个围裙或围裙作为围裙去镇上。
5. 餐厅:拿起备忘录垫,服务员或女服务员的手臂毛巾,一个带有一些塑料盖子的上翻纸箱,以及小孩大小的餐具......你懂得!
5、学习英语游戏
学习英语能提高娃的自制力?妈妈们可能觉得很困惑:难道知道 “狗”在英语里叫“dog”就能帮孩子抵制手机电视的诱惑了?哈哈,是的,很有可能。
研究表明,学习多种语言能够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制力,原因是:学多种语言是很有挑战性的,双语的孩子在说一种语言的时候,必须抑制另一种语言的干扰。而“自控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抑制现时诱惑的干扰,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将来要实现的目标上。双语的孩子,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是在练习他的自控力了,因此他们比单语的孩子有更多训练的机会,显示出更强的自制力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