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技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阿拉伯人曾做过一件对人类文明发展非常有益的事情。那就是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翻译运动,将东西方先进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通过这场翻译运动,阿拉伯人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起来,在吸收借鉴东西方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繁荣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那么作为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为何要将翻译东西方的文化典籍作为一项重要的使命来完成呢?
点我,免费领牛股! 广告首先,为了稳固统治的需要。
阿拉伯人在伊斯兰之前和初期,科学文化水平很低,被史学界称之为处于蒙昧时期。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基本上是文盲,游牧部落尤其如此。到四大哈里发和伍麦叶时代,阿拉伯人的文化有所发展,但与周围的被其征服地区的文化相比,还是相当落后。作为文化落后民族去统治文化先进民族,这是很有压力的,就像女真人统治中原汉人一样。如果文化层级相差太大,不但不能使被统治民族驯服,还会使统治阶级产生文化自卑心理。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典籍的翻译,阿拉伯人可以汲取和吸收异族先进的文化,使自身的文化水平得以提高,从而解决了统治阶层和被统治民族文化的差距。
展开剩余82%其次,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
随着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在同东西方交往过程中,面对波斯的律例史记、印度的神学、数学、希腊的逻辑学和哲学等先进异族文化,令阿拉伯人大开眼界,增长了智慧。而通过翻译工作,将这些先进的文化典籍引入阿拉伯世界,那么在学习研究当中,可以博采众长,然后创造出更丰富的文化艺术。
再次,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阿拉伯帝国初创时期,征服异族和传播伊斯兰教为国家生活的主要内容。帝国稳定以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步萌发出新的精神层面的需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饱了撑的,需要找点乐子。为了满足各阶层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成为翻译东西方科学文化典籍的重要驱动力。
第四,宗教理论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宗教生活由原来的传教、论教,逐步开始宗教理论的研究。在同犹太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交流和辩论当中,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由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已能娴熟地运用希腊逻辑学和希腊哲学这种有力的武器,而阿拉伯人却深感研究方法的不足,通过翻译他们的作品,就可以从这些典籍当中汲取先进的逻辑思维和哲学方法。
第五,地缘文化优势。
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前,东西方由于相距较远,东西方文化直接交流较少。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阿拉伯人在担当东西方贸易的中间人的同时,使东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种地理上的优势使阿拉伯更容易将东西方文化进行融合,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加繁荣的伊斯兰文明。
通过阿拉伯人上百年的努力,完成了哪些文化典籍的翻译呢?
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持续了上百年的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起自曼苏尔哈里发,止于拉希德时代。这期间翻译的著作有:波斯文的《卡里莱和笛木乃》、印度文的《信德罕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等。
第二阶段(鼎盛时期),起自麦蒙时代,约公元830年至930年。麦蒙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组成,统一组织和集中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研究活动。这一时期翻译了毕达哥斯斯的《金色格言》和希波克拉第与格林的全部著作,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
第三阶段(尾声),约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中叶。翻译的主要作品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物理学》及其注释等。
阿拉伯帝国的这项运动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首先,对丰富文化典籍的贡献。
阿拉伯人在对原著直译的基础上,作了大量校勘、注释、质疑、补正、摘要、评论等工作,确立了各学科的阿拉伯名词、概念、范畴,开创了群体协作译述的先例。同时对保存人类文明成果做出重大贡献,以致于后来有些欧洲典籍失传,需要将阿拉伯文的典籍重新译回拉丁文。
其次,对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贡献。
阿拉伯人通过译述东西方文化典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收、创新,创造了灿烂的伊斯兰文明。伊斯兰文明包含语言、文学、星象学、宗教学、哲学、历史、艺术、学、法律、数学、医学、天文、自然科学等各门学问。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文明带动落后文明,当落后文明主导先进地区以后,往往会被先进文明吸引和同化,从而推动历史继续往前发展。阿拉伯人通过吸收先进地区的文明成果,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灿烂的伊斯兰文明,为人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不过,有人对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提出质疑,认为这只不过是西方为古典文化典籍寻找出处而虚构出来的。也就是说阿拉伯所谓翻译的古希腊的古典文化典籍都是一些后人伪造的,而是假借古希腊人冠名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西方人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而虚构了这么一场运动,并提出以下质疑点:
其一,阿拉伯翻译古希腊典籍只是为西方保存资料?
西方获得古希腊文化典籍不是从希腊人手里,因为古希腊早已经灭亡了,所以为了让西方拥有灿烂的古文明,杜撰了一些书籍冠以古希腊人名,让人觉得西方文明是正统的文明。西方获得古希腊典籍的路径:阿拉伯人将古希腊语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西班牙人再将阿拉伯文典籍翻译成拉丁文。所以,阿拉伯人很好地为西方保存了珍贵的文化资料。
其二,阿拉伯翻译东西方典籍数量很多,为何没有中国典籍?
中国从古代一直到阿拉伯帝国时期(中国唐代),中国很长时期都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像《山海经》、《老子》、《孙子兵法》、《周易》等等,为何阿拉伯翻译运动中所译作品没有一部是中国。因为西方只是为自己的文化来源找出处,跟中国没关系。
其三,阿拉伯翻译的古希腊典籍对东西方文明影响大相径庭?
由阿拉伯传入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导致了西欧经院哲学的崩溃和文艺复兴的到来,从而开启了欧洲的人文主义时代。而对欧洲影响如此之大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为何对中国发生影响时却一点影子看不到呢?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个对欧洲影响巨大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完全是后世捏造并添加到欧洲哲学史中去的,实际的历史根本没有这回事。
当然,以上三点只是质疑阿拉伯翻译运动是虚构的部分观点。不管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阿拉伯翻译运动,但阿拉伯人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这个是毋庸置疑。
如果阿拉伯翻译运动为虚构,那么就表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伪造,那么西方引以为豪的哲学基础都是建立在伪哲学的基础上,西方古文明还像大家所认知的那样辉煌灿烂吗?对于这点大家怎么看?
本文是铭苏先生历史与地缘类原创文章第109章,喜欢的读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铭苏先生(mingsu188),阅读其他全部原创文章。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