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鹰眼看裁判
纵观整个中超联赛第二轮,VAR的运用较第一轮联赛有了明显的提高,视频助理裁判与裁判之间的配合越加成熟,尤其凸显在助理裁判对于越位的把握,延迟举旗与延迟判罚一项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例如江苏苏宁与北京国安的比赛中,第一助理裁判员运用延迟举旗,避免了北京国安队一次很好的不越位进球得到正确的判罚。
虽然进步我们都能看的到,但是对于个别球的理解上还是存在着差异,今天我们就本轮联赛中,两场比赛出现的类似越位球加以分析。
判例1、山东鲁能VS重庆斯威,比赛进行到31分钟,山东队前场右路传中,位于罚球区内中路的佩莱,跳起争顶,没有触碰到皮球,球到后点,跟上的鲁能队员塔尔德利垫射,球进入球门。


此时第一助理裁判员举旗示意越位,随即,主裁判与VAR沟通确认后,认定越位犯规,此进球无效。


下面,我们看一下IFAB2017/2018足球竞赛规则,对于越位犯规的解释:
通过画面,首先我们明确一点,在传中的一瞬间,山东队佩莱处于越位位置,球传到罚球区中路时,鲁能队员佩莱做出了跳起头球的动作,具有企图去顶球,而且是做出了明显的行动,而且佩莱的这个头球争抢动作,严重的影响了其身边重庆队队员对球落点的判断,构成了干扰对方队员,因此判罚越位犯规正确,并且经过视频查看后VAR支持了当时助理裁判员的判罚。这个球,说明了第一助理裁判员很好的运用了延迟举旗技术,而且和VAR都很好的理解了越位犯规中,关于干扰对方这项条款,并在比赛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值得肯定。

判例2、贵州恒丰VS河北华夏幸福,比赛进行到46分钟,贵州队前场左路获得任意球,球罚到罚球区中路,后点杜威头球进门。


此时,第二助理裁判举旗示意越位,裁判员跑进罚球区,单臂上举,示意越位犯规。

之后,裁判员按住耳麦和VAR进行沟通,此时VAR应当是发起了查看,经过沟通后,裁判员认定此球不越位,进球有效。


这个球,当时助理裁判给出的是越位犯规,最终判定的是进球得分,一定是VAR通过视频查看后,认定此球不越位,纠正了之前的判罚。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这个球到底是越位还是好球。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当球发起时,杜威肯定是不处于越位位置,因为VAR的多角度视频,对于是否处于越位位置应该可以给予明确的判断。但是,在传球的一瞬间,虽然杜威不处于越位位置,但其身前的两名攻方队员均处于越位位置,这个球仍然要从干扰对方队员去分析。这个球可以看到3号队员在球罚入罚球区并接近他时,有明显的想去争顶,而且其身边同样存在防守队员意图防守,因此3号法图斯构成了干扰对方。和第一个判例类似,应当被判罚越位犯规。

两个极为相似的判例,最终却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判罚结果。实话实说,这两个判罚确实存在着难度,也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通过这两个判例,反应出的问题就是判罚尺度不统一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反应出来了不是坏事,应当在今后的裁判培训学习中,进行明确的统一,出现类似的判例是判还是不判,一定要形成高度的统一。使得裁判员在比赛中能够形成统一的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