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土耳其游记(六)
2018-03-17 05:48  浏览:198
安塔利亚(Antalia)



第三天一早,我们驱车出发前往下一个城市安塔利亚。

从孔亚前往安塔利亚还要继续翻越托洛斯山脉。这天上午,山中云雾缭绕。



景色皆隐于云中。



翻过了托洛斯山,我们就来到一条大河边。这条河大概就是克孜勒河(Kizil Irmak),古代的时候叫做哈里斯河(Halys),现在也叫红河。克孜勒河发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东北部,大约是在里海的那个方向,然后流来流去最后流入黑海,全长将近一千二百公里,全都在土耳其境内。我们在克孜勒河边的一家农家乐吃我们的定制午饭。说是定制,其实有二道主菜供选择,一道是烤鱼;另一道是烤鸡。我们当然大部分都选择了烤鱼,近水楼台先得鱼嘛,那鱼当然是极新鲜的。果不其然,待我们到达餐馆的时候,我们就看见了小河弯弯,还在门口院子里看见几条活鸡。店家端上来的烤鱼真是特别好,非常鲜美,比京郊烤罗非鱼还好。据有几位吃烤鸡的说那鸡也是鲜美无比。等我们吃完饭,就听见院子里的鸡叫没有了,赶快跑出去一看,那些鸡还真是不知道跑到哪里觅食去了,也说不定是被当食给觅了。我们就又跑到河边,去看看河里的鱼是不是也见少?不过,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来。



我们头一天也是吃的农家乐,就是那个地洞餐馆。昨天吃的是罐焖牛肉,土耳其格式的。那个罐子是土耳其特产陶罐,估计还是古罗马时代的工艺,最土的陶,连釉都不上的那种。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幅叫做《汲水女孩》的油画,画里的那个女孩肩上就扛着这么一个陶罐。土耳其人民在陶罐下面生起火,然后把牛肉块、西红柿、土豆、豆角等等放进去,还要加一些香料,当然要放汲水女孩打回来的水,否则就成了干焅。炖熟了之后,土耳其人就把陶罐下面的烈火熄灭,然后要拿一个封头把上面的罐口封住。这个封头好像是泥巴捏的,类似于绍兴酒坛子上的封头。那一陶罐的罐焖牛肉够我们全团十二个人吃二回的,但是他只给我们一人上了一盘子,特好吃,没吃够。

土耳其人的米饭属于高档食品,每人一勺子,穆斯林统一制作方式,里面拌有黄油。但是面包管够,是类似于法棍的面包,很香,每一对儿人面前一笸箩。面包可以浇上橄榄油,然后配一碗红菜汤。其实那个汤不能叫做红菜汤,就是番茄酱做的疏菜汤,比较有特色的是里面还有掰碎的方便面,我们管它叫做面条汤。汤来之后当然就会上一盘子兔子菜,每人一份,全是浇的法汁。这么一套吃下来,再给每人发一片苹果。这是土耳其餐标准配置。这个标准配置里面不含任何饮料,都需要单点。白开水一个里尔一杯,白不开水一个半里尔一瓶,其它甜咸饮料价格不等,咖啡五个里尔。我尝过一次土耳其咖啡,类似于意大利特浓咖啡,就是叫做爱死普瑞叟的那个,不过它不过滤,连着渣子喝。土耳其人喝土耳其咖啡大概也是当药喝,堂倌向我确认了三遍才给我端上来一小杯,他大概纳闷儿莫非这个中国人也得了土耳其病?有人推荐土耳其红酒,我尝过,不过说实在话,你知道“贼不走空”吧?我告诉你,中国的贼偷了这个土耳其红酒都不喝,叫做贼难喝。

土耳其酒店的早餐照例是自助,应有尽有。酒店的晚餐也是自助,有的酒店把亚洲客人和其他客人分而治之,不坐在一起,大约是嫌亚洲人忒闹得慌。我们去的这个时节虽然是旅游淡季,但是五星酒店里面仍然是人纷纷、欲断魂,原来淡季的客人都住进了五星酒店。

以上说的是土耳其的吃吃喝喝。我们在那个克孜勒河边的农家乐吃完了烤鱼就上路去不远处的一座古代剧场参观。



这座剧场是土耳其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拜占庭时期剧场,是每个城市都要有一座的人民剧场。里面每到周末就上演人兽互斗,或者人人互斗。很多人都看过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写的小说《斯巴达克思》,里面描写的角斗士就在这样的剧场里面上班。
这座剧场叫做阿斯潘多斯古剧场(Aspendos)。你别看它规模挺大,可是出入口却很小。不知道紧急情况下会不会发生“学生别动,让领导先走”的事故?



进了大门是一个黑咕隆咚的通道。



过了通道进去以后就豁然开朗了。



舞台上,应该不叫舞台,有很多窗口。导演、舞台监督、角斗士教头、狮虎队指挥都有自己的窗口。演出期间各自呼喊,人声鼎沸,场面一定十分混乱。



上面的雕刻十分精美。



屋檐上还有离离原上草。



站在看台上向下望去,看到的是这样的。



除了我们这些外国游客,当时还有一些本地游客在饱览盛景。我发现土耳其人民非常友好,也非常好客。每当我举起相机对准他们,他们都会抖擞精神,希望给我留下美好的影像,并且带到世界五大洲去。这不,这个小两口摆好了姿势。



这个老两口也是一起向前挺了挺肚子。



看完了古剧场,拍完了土耳其老少人民代表,我们就上车继续驶往安塔利亚市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