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愚园路1136号的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宫是上海经典老洋房。被誉为民国时期“十大校花”的保志宁曾是这里的女主人。她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与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的婚姻轰动了整个上海滩。
今年是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建校94周年,也是王伯群诞辰123周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所著《海上名媛保志宁回忆录》作为华东师大文化建设资助项目成果之一出版。
从“研究王伯群”到“研究保志宁”
1924年,王伯群在上海创办大夏大学,并担任大夏大学董事长和校长。他把这所大学发展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私立综合性大学,有“东方哥伦比亚大学”之称。
2015年,汤涛主编的《王伯群与大夏大学》公开出版。这本书收录了王伯群自1924年至1944年执掌大夏大学期间所形成的书信、文稿、公函、布告、会议纪要等多种原始档案,从办学思想、经费筹募、教师聘任、学生管理、学校总务等方面,展示其治校理念、教育实践。
不过,读者在网上搜索到的有关王伯群的信息,多是80余年来广为流传的“王保婚姻”之轶闻。坊间流传“大夏校花”保志宁嫁于王之前,提出过三个条件:第一,赠其嫁妆10万元;其二,婚后供其出洋留学;其三,为其购置一幢花园别墅。这三个条件被《生活》周刊等媒体报道后,经《大公报》演绎,众人推定王有贪腐之行为。
“1931年底,王伯群辞去交通部长,更引起社会一片哗然。”汤涛说,当时人们称王伯群是“娶了一个美女,造了一幢豪宅,丢了一个官职” 。
1930年代,王伯群(二排站立者右九)与保志宁(前排坐者中)和大夏大学教职员工合影
但在对相关档案史料进行爬梳和考证后,汤涛发现王伯群辞任部长一职其实和国民改组有关,与涉嫌贪腐无涉。至于王伯群何来资金建花园洋楼?汤涛认为这与王伯群的理财能力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