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片段
中国禅画,曾让日本趋之若鹜的“过气网红”
2018-04-23 17:24  浏览:222



说起那些吹到日本的中国风,

你心里跳出来的第一个答案

是什么?

是气派的唐风建筑?



是风雅闲适的茶道?



是从汉服改良的和服?




还是……?


由于地理位置相近,

在很长一段时间,

邻国日本吸收学习了

大量的中华文化。


今天萃花要讲的则是一个

“过气网红”

它也曾风靡日本文化圈,

幕府将军爱不释手,

画家们极其尊崇,

成为日本画坛一大中流砥柱。

然而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曾听说它,

就连专业的中国美术史教材中

其介绍篇幅也寥寥无几。


它就是禅画。


▲ 南宋 梁楷 六祖截竹图



禅画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要说禅画,首先就要先说禅。

从字面即可猜到,

禅是佛教术语,

禅(jana)起源于古印度,

6世纪初达摩来到中国,

将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

7世纪中期,

禅宗从中国传入平安末期的日本。


其实禅宗是佛教里的“非主流”,

禅宗有四圣句: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禅宗认为宗教仪式毫无价值,

人们不需要诵经,

强调佛祖在人心,

喝水担柴,都能悟道。


“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


▲ 南宋 牧溪《观音猿鹤图》之一,日本京都大徳寺藏



禅画就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

修禅者用笔墨来表达禅道。

禅画从绘画主题、技法到精神

无不透露出我们不一样~



常见的普通宗教画,

大多画的是佛经故事、说法传教图。


▲ 著名的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图》就是典型的佛教故事画


▲ 宋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卷》(局部)描绘维摩诘正在宣讲教义



禅画里的和尚、仙人没有在念经,

而是在砍柴、发呆、散步……

因为这就是禅宗的修行方式。


▲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



禅画的山水、花鸟、静物,

不像画院画师那样追求精细,

大多有着空寂、脱俗、古拙的感觉,

或许是禅师们在修行时,

面对客观的自然景观,

忽然领悟了些微的“道”,

信手随笔而成。


▲ 南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



由于历史上我国多次灭佛,

修行禅宗的人不多,

能理解欣赏禅画的更是少,

加上文人画从元代兴起和流行,

禅画在我国美术史上

一直不温不火。

然而禅画东渡到日本以后,

却为日本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牧溪 

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牧溪是谁?

如果你了解一点日本美术史,

或是去日本国立博物馆看展,

会发现,

这个从没听过名字的南宋和尚,

其多幅作品被评为

日本的“国宝”供了起来,

待遇可以比肩宋徽宗。


▲ 南宋 牧溪 《观音猿鹤图》之一,日本京都大徳寺藏



僧法常,自号牧溪。

他擅长龙虎、人物、芦雁、杂画,

画画随笔点墨而成,

意思简当,不费妆饰。

国内画史对他的评价一般般,

如元人汤垕着《画鉴》说:

“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

明朱谋垔《画史会要》中说:

“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


▲ 南宋 牧溪 老松八哥图



国内评论家认为其作品没有“法”,

而恰恰是这种不拘泥于形式的风格

反而使牧溪的作品在日本备受推崇。



▲ 南宋 牧溪 六柿图 日本京都龙光院



日本禅宗不像中国禅宗,

没有经历过断裂,

一直延续发展,

并培养出“幽玄”的审美意识,

追求某种朦胧、深远、

非理性的、不可言说的美。

这些空寂而深远的禅画,

就十分契合日本人“幽玄”的思想。


禅画培养了日本对水墨画的审美,

名不见经传的禅画僧牧溪

因此被誉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雪舟

日本水墨画的完成者



随着越来越多宋元水墨画传入,

马远、夏圭等名家作品

不断开阔日本画师的眼界,

日本水墨画从禅画萌芽,

在宋元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精进。



▲ 15世纪 雪舟等杨 仿夏圭山水图 日本山口县立美术馆藏



虽说古代日本崇尚宋元画,

却没有什么到过中国的画家,

画僧雪舟等杨,

就是唯一一个出过国的画家。


▲ 雪舟等杨像



雪舟少年时出家为僧,

跟随当时擅长中国水墨画的

日本著名画家周文学画,

明成化二年(1467年),

四十多岁的雪舟

随着遣明船来到大明。

在京城,雪舟有幸结识了

宫廷画家李在,

向他学习“设色之旨”“破墨之法”。


▲ 15世纪 雪舟等杨 仿玉涧山水图 冈山县立美术馆



在此以前,包括雪舟在内

所有日本画家都只是

依靠模仿宋元画家的作品,

与其说是日本水墨画,

不如说是日本人画的中国风水墨画,

本土风格尚不明显。


▲ 15世纪 雪舟等杨《秋冬山水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雪舟不仅从中国学习了新的技法,

更在中国的山水风景中,

体验到以景入画的微妙转化。



▲ 15世纪 雪舟等杨 天桥立图(局部)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雪舟在中国待了两年,

回到日本后开设天开图画楼,

大量描绘日本实景山水。

他的山石少有皴法,注重留白,

营造清新雅致的意境,

将中国水墨形式

与日本禅意、幽玄的审美统一,

创作出独特的日本水墨画风。



▲ 15世纪 雪舟等杨 四季花鸟屏风 京都国立博物馆


▲ 15世纪 雪舟等杨 四季花鸟屏风 京都国立博物馆



雪舟开日本一代画风,

被许多日本画师模仿,

雪舟风格被称为“雪舟样”。

可以说雪舟是一个分叉点,

日本水墨与中国水墨分道扬镳。

此后的日本水墨画,

意境气质都已大不一样了。



▲ 16世纪 长谷川等伯 松林风眠图(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

▲ 16-17世纪 云谷等颜 山水图屏风 东京国立博物馆


▲ 18世纪 曾我萧白 富士三保松原图屏风



而在明代中国的画坛,

前有富丽精细的院派,

苍劲雄健的浙派,

后有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派,

虽然与日本都曾以宋元为基础,

但由于宗教、文化、等原因,

中日水墨画循着各自的路径,

绽放着各自截然不同的美。


▲ 明 边景昭 三友百禽图


▲ 明 戴进 风雨归舟图


▲ 明 唐寅 沛台实景图



看了这么多水墨画,

下面两幅描绘黄山的作品,

你能分清哪是中国水墨画,

哪幅是日本水墨画么?








参考文献:

《那一年,天童寺忆雪舟》丰子恺

《禅僧、画家——雪舟的来华》李湜

《知日·日本禅》中信出版社

emuseum.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