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著名艺术家马亚杰作品赏析
2017-09-06 01:52  浏览:260

马亚杰:1956年2月生,安徽界首人,回族。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学士学位。擅中国画,幼承家教,浸淫翰墨,临池习画,墨耕不辍。长期追崇王蒙的苍郁俊秀,石涛的笔墨恣肆,陆俨少的磅礴险峻与黄宾虹的浑厚华滋,逐步形成自己沉郁厚重而又灵动雅逸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书画展览,并被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个人收藏。个人传略曾入编《海峡两岸书画名人大辞典》、《安徽省文艺家艺术档案》等辞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黄宾虹画院院士。曾任职安徽省十一届、十二届委员。


万壑千岩独杖藜

——吴雪

马老要出画集了。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其实,马老并不老。所以赢得这样的尊称,一是他长期在省人大机关工作,是标准的年轻老干部;二是他为人处事,少年老成,有长者风范。由于他痴情丹青多年,经常有佳作发表,因此,大家早就希望他能出一本画集,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艺术成果。亚杰是我老兄,我俩既是同学,又是老乡。毕业三十年,交往未断,感情弥深。他出画集嘱我作序,挚情难却。我虽不懂画,但深知老兄,画外观画,错也无妨。


我以为,作画犹如酿酒。越陈越好。好酒是藏出来的。一坛好酒窑藏在地下,时间长了,各种因子会发生变化,由浓冽变得平和,由辛辣变得绵甜,喝下去会让人回味悠长。一幅好的山水,也需要慢慢地品味。先是看山那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看得久了,就会在自己的心里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亚杰兄的山水就是这样。初看并没有觉得什么,再一看似乎有所感悟,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画里的山水已变成了亚杰自己的山水。似曾相识,但绝不雷同。石涛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所以他画出了他心里的山和水。郑板桥因为胸有成竹,所以他的竹子写到生时是熟时。亚杰钟情于皖山徽水。工作之余,他总是穿行在安徽的山山水水之间。打了多少草稿,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很有耐心,从容不迫,慢慢地画。渐渐地,人们发现他的山水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使人感到画里有一股气在生腾,由小到大,由内向外,扑面而来。这不就是陈年老酒吗,酿得久了,味道就出来了。酒瓶打开还没有喝,就闻到了诱人的芳香,让人未饮先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