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题,从历年高考学生答卷反馈的信息来看,这道题失分率是很高的。那么文言文翻译题有没有得分的窍门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要做到稳拿分,还必须练扎实的内功。
一、积累要丰厚
1.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是必须掌握的。一轮资料里面都有详细的解读。关键是考生要认真去研读,逐个落实,将其内化成自己答题的能力。
2.熟练掌握学过的文言文。高考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到文言文翻译的考查,着重考查的是对学过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所以题出的是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内。因此文言文复习也是一个缓慢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可以利用早读熟读学过的文言文,尽量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能熟练翻译。如果对学过的文言文能达到熟练翻译的程度,那么文言文阅读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有了很强的语感,断句题基本不成问题,翻译大方向也不会跑偏。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二、坚持翻译原则
文言文翻译总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也就是说文言文翻译要逐字翻译,字字落实。在直译不太通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意译。注意不能大动干戈,只是做局部调整和润色,达到文从字顺,合乎逻辑,表意明确的目的就行了。
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信”是指翻译后的句子要忠实于原文内容,即翻译后的句子的外延和内涵和原文要保持一致。“达”是指翻译后的句子要文辞畅达,文通字顺,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雅”是指翻译后的句子要有文采,要有美感。考纲对考生的要求只要能做到“信、达”就行了。当然能达到“雅”的标准更好。
三、注重方法
文言文翻译直译六法要熟记于心。
直译六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职名、爵位名、朝代名、国号、年号、谥号、庙号、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句首语气词“盖”、“夫”,句末语气词“也”,音节助词“之”等。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文言文翻译中省略得最多的是姓。凡是补上的内容一律用括号括起来。
“换”,就是替换。①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如“爪牙”,古代汉语意思是武将,得力的帮手,是褒义词;而现代汉语却是坏人的党羽,帮凶,是个贬义词。
“调”就是调整,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恢复原来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对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应学会灵活变通地翻译。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如可将“会猎”、“更衣”、“山陵崩”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死亡”。
文言文翻译考查的是句子的语境含义,而不是撇开语境的独立句子的含义,所以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子,然后结合前后文翻译,该补的地方一定要补上。这一点至关重要。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除了第13小题10分翻译外,第12小题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也是变向的考查翻译。第12小题不光要在原文找到对应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对这些信息要结合上下文做出正确的翻译。高考的特点是试题不是很难,但很灵活,特别注重基础能力的考查。就拿这道题来说,四个选项两个很好排除,但剩下的两个选项,如果不结合上下文单独翻译都没问题,如果放到具体语境中结合上下文再翻译,你会发现一个句子的翻译不合语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四、不能违反逻辑
在一次考练时出到这样一道翻译题:“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正确的翻译是:“过了几天,那位官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见到他就迎上前慰劳说:太辛苦了,在路上吃饭还被乌鸦抢了肉。”但是学生的翻译五花八门,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学生这样翻译“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真是辛苦了!吃了道旁乌鸦所偷的肉。”“太苦了!在路旁吃的竟然是乌鸦所偷盗来的肉。”“为……所”是个典型的被动句式,这两个学生竟然连这个句式都翻译错了。这两个学生还犯了个常识错误,乌鸦既不会把偷来的肉放在路旁,更不会专门把偷来的肉给这个官吏送来。还有奇葩翻译如“这是何苦呢?在道旁吃饭,乌鸦鸟兽吃你的肉。”还有更离奇的翻译“如此苦涩,这个食物是乌贼所盗之肉。”她竟然不知道乌贼是生活在海洋里,乌贼会从海洋里把偷来的肉给这个官吏送来然后回去吗?
文言文翻译不光不能犯语法错误,更不能犯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