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攻略
二十余年辽篮情 一个体育记者的圆梦之旅
2018-04-27 21:13  浏览:225
辽宁电视台制作的“我们是冠军”特别节目 辽宁电视台制作的“我们是冠军”特别节目

在辽宁电视台制作的“我们是冠军”特别节目中,出现了一位身份非常特殊的嘉宾——体育记者林德韧。之所以特殊,并不是因为他的记者身份,而是因为他与辽篮之间的特别感情。

辽篮夺冠后,一篇题为“回不去的家乡,辽篮为我们点亮灯塔”的公众号在篮球圈和辽篮球迷圈广泛传播,辽宁电视台主持人管旭在朋友的推荐下读到了这篇文章,文章中表达的炽热的家乡情让她热泪盈眶,于是她通过公众号留言联系到了文章作者“林记”,邀请这位作者来到辽宁电视台参加辽篮夺冠的专访活动。没想到,这个作者就是林德韧。

体育记者林德韧ink="">体育记者林德韧

“作为一个级媒体的篮球记者,我不可能在正常的报道工作中对任何球队有所偏向,但自己的家乡情和对辽宁篮球的热爱又需要有一个出口,因此就在私人的公众号上用笔名写下了这篇文章。”林德韧说。

“那是在辽篮夺冠那天深夜,确切说是凌晨,写完了当天的稿子后,依然激动不已,文字自然而然就流露了出来,真是边写边流泪。”

作为一名“85后”的辽宁人,林德韧在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就成为了辽篮的球迷。“在那个时候CBA还没成立,我是看着吴庆龙、吴乃群、李晓勇这一批辽篮队员打球长大的,当时的辽篮就是国内顶尖,在CBA成立之后唯一遗憾的就是一直与冠军无缘,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期盼辽篮能拿到总冠军,没想到这一盼就盼了二十多年。”林德韧说。

在2005年,林德韧从家乡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由于从小对篮球和体育的热爱,他在2009年本科毕业后加入体育部,成为了一名体育记者。“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甚至在驻外工作期间,也都没有放弃对辽篮的关注,一方面是自己的习惯和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工作需要。”他说。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从小学生到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德韧终于等到了辽篮的第一个CBA总冠军,更为幸运的是,他以记者的身份,从半决赛开始全程见证了这一过程。

在文章中他写道:“在总决赛第三战以后,广厦队主教练李春江很动情地谈起了家乡辽宁,他说,在外漂泊了40多年,辽宁依然是他的家乡。他用了“漂泊”这个词,这也是辽宁游子们的心声。我们漂泊在外,对于故土的感情反而更为难以割舍。辽宁人身上有着漂泊的基因,因为在东北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全国其他各地迁移过来的。爷爷奶奶这一辈是从山东闯到东北的,奶奶提到山东,总会说是‘关里家’,过了这么多年,奶奶依然没有改掉山东的乡音,依然觉得,关(山海关)里,才是家。我们也一样,不管身在何方,少年生活的故土,才是家。”

像林德韧这样求学、定居在外地的辽宁人,为数不少,这也是这篇文章流传甚广的原因。“家乡是土地,我们是风筝,辽篮就是牵着风筝的那条线。”林德韧说,对于身在外地的辽宁人,能够调动起“家乡”这一情绪的东西并不多,辽篮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做了将近十年体育记者,也采访过很多篮球圈内的权威人士,无论是CBA总决赛还是NBA总决赛,他都去现场进行过报道。回顾过去,对于兴趣与职业之间的区分,他有着清醒的认识。“用媒体的笔触,就应该冷静、客观、周到、公正,不能因为记者的个人情绪而对事情有偏颇的判断,这个是记者的职业素质。作为球迷,就应该尽力为自己的主队呐喊助威。其实做体育记者有时候挺分裂的,不过,到目前为止,自己还是能够在这两者之间顺利地进行切换。我爱辽篮,也尊重自己的这份职业。”他说。

对于林德韧来说,进入体育行当,是圆了自己的职业梦想,而辽篮夺冠,则激发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深情。

“希望家乡能够越来越好。”他说。

(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