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关节病的外敷疗法验方(怕冷
2018-05-01 03:03  浏览:314
外敷疗法又名“敷贴”,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的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外敷疗法的适应症很广泛,治疗风湿病时,患者可选用如下几个方药:  1.白胡椒15克、杉木炭30克,同研为细末,用糯米稀粥趁热调成糊状,降温,敷于患处,外用塑料布裹好,绷带包扎。本方适宜于关节冷痛。  2.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15克,肉桂、樟脑各10克,共研细末,用40%的酒精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待患处发热。即可去药。本方适用于寒痹。  3.生半夏30克、生栀子仁60克、生大黄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上药同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本方适用于关节红肿热痛之热痹。  4.生草乌20克、甘松根20克、细辛10克、肉桂10克、麻黄20克、干姜l00克、白芥子20克、川芎5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取少量药沫,掺在普通膏药中,贴患处。本方适用于关节冷痛,得热觉舒者。 
5.草乌、川乌各10克,苍术l克,当归、红牛膝、生香附各10克,鸡血藤、独活、郁金各6克,木瓜、川芎各12克,细辛3克。将上药同研为细末,再将生姜250克捣碎,与以上药末和匀,用70%的酒精调成糊状,适当加热后敷患处,敷前宜在敷药处簿涂一层凡士林。每天或隔天敷一次,每次2~4小时。本方适宜于风湿病关节炎有轻微关节强直者。 
在运用外敷疗法进行治疗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皮肤过敏,易起血疹、水泡的患者,慎用外敷疗法;  2.在敷用药物时,应注意调好药物的干湿程度,以既不易流脱而又可以粘着为宜。如果药物变干,要立即换掉,或加调和剂调匀后再敷上;  3.在敷药时,注意药物的温度,一般治热症宜冷,治寒症宜热,但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4.如果皮肤在敷药后出现血疹、水疱等现象,则应洗去药物,停止外敷,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  三、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风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风湿病的运动疗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即关节可动范围训练、增强肌力运动和日常生活运动、步行训练。风湿病患者在选用运动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在炎症急性期比较适合选择以维持现状为目的关节可动范围训练,如伸臂、屈肘、松腿、弯腰、握拳,活动腕部及手指等;慢性期选择能改善各个关节功能和恢复肌力的运动方法比较合适。 
风湿病患者在运动运动锻炼时,需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逐渐牵拉,不要猛然用力或急促运动;  (2)在局部关节保温的前提下进行;  (3)运动不能过度,控制每日运动量及每次的运动量。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冬季是风湿类疾病易反复及发病的季节,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平时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  8.颈椎病的防治之法  颈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伏案工作者健康的疾病。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颈椎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寒。因此,颈椎病的家庭自我防治很有必要。 
颈椎病的发生和反复发作与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一天的工作、生活之后,在家中进行一些能迅速解除颈部疲劳症状的简单治疗,如颈椎放松性的活动或放松性的按摩等等,可以减少颈部慢性劳损、退变的积聚,可减压颈椎病的发病症状,延缓其发病时间,这样可以使治疗也容易一些。对于颈椎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疗: 
一、热敷  热敷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一般可利用热毛巾、暖水袋、暖袋直接敷治患处。当你患了颈椎病出现颈肩痛时,可用艾叶一把、米醋四两,加水适量,煮沸约10分钟,加白酒二两,搅拌均匀,将毛巾浸透,热敷颈后、肩、背部肌肉,按压有明显酸痛、紧张之处,热敷以热而不烫为宜,一日一次或两次。天凉时可把上次药水加热后再加酒二两即可,第三次需换药;天热时需一次一换药,热敷一周或至症状消失。 
二、按摩  按摩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按摩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达到解除症状的目的,它适用于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 
1.家属按摩  (1)患者坐着。按摩者用拇指点按两侧外踝上3寸、腓骨后缘的悬钟穴30秒钟,与此同时,患者也要轻轻地左右转动头颈。  (2)按摩者站在患者身后,揉捏颈后肌群、两侧斜方肌,反复进行多次。  (3)按摩者用拇指指端沿颈椎棘突两侧做掐、切法,自上而下反复几遍。  (4)拇指按揉两侧风池、肩井穴和上肢的合谷、外关、曲池、肩中等穴。  (5)按摩者一手托起患者的下颔,一手托住他的头后枕骨部,让患者放松颈项部肌肉,然后两手缓缓用力向上提拉牵引,反复做2~3次。在这个过程中,用力要适度,动作千万不可粗暴。 
(6)双手轻轻拍击两侧肩部约1分钟。  (7)患者自行做头颈部的旋转活动。  2.自我按摩  (1)擦、揉、捏颈后肌肉、项韧带和两侧斜方肌。  (2)缓缓屈伸、旋转头颈,反复3~4次。  (3)打八邪。两手十指分开,手指相互交叉,做两手指根相互冲撞动作,时间为3~4分钟。  除了以上按摩方法外,还可对患者足底进行按摩。人的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的反射区,通过治疗足底反射区即可产生令人惊奇的疗效。  颈椎在足部的反射区是:双足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双足外侧第五趾骨中部(足外侧最突出点中部),颈部肌肉在足部的反射区是:双足底肢趾后方的2厘米宽区域。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尖或指腹,以数毫米幅度移动。刚开始时力度要轻,往后可逐渐增强,以稍有痛感为宜。按摩时间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摩10~30分钟。坚持两周以后,颈椎病患者就可体验到这种按摩方法带来的神奇效果。 
另外,以下这些运动方式,也能使我们收获大健康:  多做举头动作  对于颈椎病患者,应多做“举头望明月”的姿势,有助于消除长时间“低头思故乡”所造成的颈椎疲劳。因为“举头”的姿势与“低头”的姿势恰好相反,所以对颈椎可起到舒缓的作用,使紧张的颈椎获得适度的松懈,从而远离颈椎病。 
此外,人们还可以睡觉时不使用枕头,平躺在床上,和“举头”的道理是一样的,每晚入睡前无枕仰卧1~2个小时,有助于防止颈椎病的发生,对刚患上颈椎病的人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骑山地车  为什么选择骑山地呢?这是因为,山地车车架的特殊构造,车座和操作控制梁的角度是在71度~74度之间。一般情况来说,人们需要一个大的倾斜角度,而在72度时会感觉骑起来很舒适。我们在骑山地车的时候,双手握在车把上,上身前倾姿势,头仰起,从而使平时紧张痉挛的肌肉群得到放松和缓解。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人们大多数需要低头,长时间就造成了某些肌肉群的过度紧张疲乏,出现肌肉僵硬、颈部不适等症,而骑车却使头部仰起来,起到反向治疗的作用。每次骑车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每周2~3次为宜。 
学蛙泳  蛙泳在换气时,颈部从平行于水面向后向上仰起,头部露出水面呼吸。这样每换气一次颈部都需向后向上仰起,从而起到反向治疗的作用。每周游1~2次,每次30分钟。  做颈部“米字操”  将头部缓慢地移动,按书写笔划在空中画“米”字,或做头部的环绕运动,顺时针转一圈,逆时针再转一圈。做这种保健操不仅可以使肌肉放松,还可以起到加快气血运行的作用,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理筋整复、松解粘连、解除痉挛,对防治颈椎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预防颈椎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注意使用合适的枕头。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枕头高度以8~15厘米高为宜。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内充物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好。 
2.要注意头颈部的正确姿势,每天坚持作前倾、后仰、左右旋转1~2次,坚持10分钟。  3.定期远视。长时间低头看物,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导致近视。因此,当伏案工作过久后,应抬头远视半分钟左右,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4.仰头看电视时勿使颈部疲劳,最好与眼睛保持同一水平。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预防颈椎病,还可防颈椎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  5.注意保暖。在寒冷气候的作用下,颈部肌肉及韧带痉挛,使椎间盘压力增加,椎间盘向四周膨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颈肌和韧带的挛缩易致椎动脉扭曲,出现椎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了避免寒冷造成的损害,应在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加衣服,注意颈部保暖。 
以上方法使用简便,常有事半功倍之效,劝君不妨试一试。总之,我们要做好防治工作,不让颈椎病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