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都能顺口用一句俗谚概括北京城的格局——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不错,北京城是外城套内城,内城套皇城。在内外城之间相互交叉纵横着大大小小的胡同,这种建筑格局在世界上也是很有特色的。可以说,胡同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没了胡同,也就没了京味儿了。
北京的胡同以青砖灰瓦的色调为主,但也不乏花红柳绿、色彩缤纷。春日,胡同里迎春花盛开,满目鹅黄;冬日,四合院中腊梅绽放,姹紫嫣红……即使是胡同街巷名称,也是”五彩斑斓“。
“红色”胡同
红星胡同
含有“红”字的胡同数量最多,如红星胡同、红岩胡同、红光胡同、红炉胡同、红园胡同、红庙胡同、红线胡同、红土店胡同、红居街、红松巷、红山巷、红罗巷等等。
“黑色”胡同
黑芝麻胡同
小黑虎胡同、黑塔胡同、黑芝麻胡同、黑窑厂胡同等。
“白色”胡同
含“白”字的还有白云路、白菜湾、白广路、白米北巷、白桥大街、白纸坊街、白纸坊胡同。
“黄色”胡同
黄土岗胡同
像北京所有的胡同一样,每条带“黄”字的胡同都有着数不胜数的往事与传奇。黄化门街在大佛寺的碑刻上已有记载,胡同西口路北的43号曾是清末太监李莲英的宅院;黄米胡同更以著名的私家园林“半亩园”名噪一时,据说这个园子是清初作家、戏曲理论家、园林设计家李渔设计修建。
开门七件事
劈柴胡同(今改辟才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大院、酱坊胡同、醋儿胡同、茶儿胡同,这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五金
金井胡同、银闸胡同、铜光胡同、铁门胡同、锡镴胡同,这是金、银、铜、铁、锡五金。
金井胡同
位于宣武区西北部。北起上斜街,南到智桥胡同。因沈家本家门前有金井得名。
沈家本,字子惇,别号寄簃。清末著名法学家,历任刑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等职。因沈家本家门前有口井名曰金井,成为胡同的名称,直至今日。
银闸胡同
银闸胡同位于故宫东侧,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南北走向,两端曲折。北起五四大街,南止北河沿大街,东邻沙滩南巷,西靠草垛胡同。全长459米,宽7米,沥青路面。
铜钟厂胡同
铸钟厂胡同,民国以前就叫铸钟厂,没有“胡同”俩字,位置在鼓楼大街路西。顾名思义,这里曾是元明清三朝铸炼大钟的场所,这个厂子的名称叫华严钟厂,还建有一座“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
铁门胡同
铁门胡同位于北起西草厂街,南至骡马市大街,因为胡同里曾有圈养老虎的铁栅栏而得名。
胡同内有宣城会馆,也就是清朝著名诗人施愚山的故居。故居的大门已经斑驳不堪,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旧时的规模。年轻学子赶考的情景停留在数百年前,而时光的流逝让房屋逐渐衰老。一部《施公案》将他的名字永远记录于胡同的地名志上。
锡镴胡同
锡拉(镴)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南部,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南街。南邻东安门大街,北有支巷通韶九胡同,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因此地曾有锡灯、蜡台作坊而得名。
五行八作
吃的有干面胡同、细米胡同;喝的有烧酒胡同;穿的有裤子胡同(今改库资胡同);戴的有帽儿胡同;用的有笔管胡同、手帕胡同、取灯胡同、锥把胡同;花的有宝钞胡同……这些胡同名称涉及到老北京的衣食住行五行八作,叫法信手拈来宛若一幅民间风俗画儿。
干面胡同
干面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西石槽胡同、东石槽胡同相通,北与东罗圈胡同、西罗圈胡同相通,属建国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手帕胡同
手帕胡同,位于崇文区西北部。东起南羊市口街,西至崇文门外大街。原有手帕作坊得名。
宝钞胡同
宝钞胡同位于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属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南北走向。北起东绦胡同,南止鼓楼东大街。全长806米,宽7米,沥青路面。
烧酒胡同
已经消逝的烧酒胡同曾经是北京城里一条极不起眼儿的小胡同:浸满岁月沧桑的房子、简朴的院落、油漆剥落的街门……然而在清代,却有十几位皇族子孙在这条胡同居住过。
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在北城是条著名的胡同,它所坐落的区域,是最具老城区特点、四合院最多的地区。据镶嵌在胡同东口的牌匾记载,这条胡同长达585米。明朝时候,此地称为梓潼庙文昌宫,自清代形成并始称帽儿胡同,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