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一晃已经四年了~想起四年以前逗妹还什么都不懂,就被“忽悠”做了这么个专栏,当时也没想到可以坚持到现在,在这四年中,谢谢老朋友和新朋友的关注和支持~逗妹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走下去~大家可以在“新浪体育APP-看点”的焦点图上找到最近两天的文章。再也不怕找不到吐槽啦!
如果大家有好玩的段子和吐槽请记得我@体坛逗妹 ,看更多逗妹吐槽,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
帅的人已经与逗妹在公众平台谈笑风生啦,而你还没有关注吗?快来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sportsfunnygirl,与逗妹一起聊体育!

想起四年前,也是一个的前夕。逗妹的领导说,逗妹要不你开个专栏吧,做个专题,每天看看网友的吐槽,也挺符合你整天乐天派的性格。
这个专栏,连逗妹自己都不知道能做多久,还能不能做下去。但没想到,一做就是四年。

这是逗妹爆的第一张照,有的朋友应该还有印象~
“你每天做吐槽,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这曾经是逗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诚然,逗妹吐槽只是一个段子的集合体,它是每天网友智慧的结晶。在吐槽中,没有深奥的战术分析,也没有消息判断的真假,在这里,你不知道哪个是洋葱发的消息,哪个是真的,有的只是毒奶,和各大球队球迷互相调侃互黑。

这是逗妹的第一期吐槽,现在再翻看下,真的是回忆啊~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逗妹希望在生活中能带给大家一些快乐。
逗妹其实也一直在想体育所带来的意义。
体育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都不一样,但大抵最初爱上它的时候,是在某项全国都在关注的赛事中,被某个人所吸引。比如,比如,比如NBA总决赛。
逗妹之前也写过,我们爱上一支球队或者一位球星的时候,一定是这支球队的某些气质戳中了我们。
想起那时候,满校园的科比、AI、麦蒂,或许男生们真的喜欢这种一个人对抗世界的感觉,这种英雄梦想想都刺激;也有很多人喜欢进了球之后做出巴蒂那标志性的机关枪庆祝动作,巴蒂满足了男生们对古典帅哥的全部幻想,高大帅气,却又那么悲情;他们爱上过一支球队,像是因为巨星而爱上那一支白衣飘飘的皇家马德里,或是醉心于当时阿森纳的表演,或喜欢蓝军那铁血防守;而女生们也醉心于小贝、卡卡们的帅气与优雅,幻想着内心王子的形象…

亦或许,一些城市的孩子,在小时候就骑在父亲的脖子上走进了体育场,那是他们最早的记忆,这种记忆要比在电视上看比赛震撼得多,印象也会深得多。大连金州,北京工体,天津水滴,沈阳五里河,广州越秀山,上海虹口,山东省体育中心……时过境迁,有些球场早已不在,但它们承载着的记忆却是永不磨灭的。陕西没有一支中超球队,真是唏嘘。
逗妹之前做猜图的时候总是尽量避免猜中国的球星,吐槽的时候也会相对避开中超,生怕挑起“地域”的事端。但想起有一期,逗妹做了马明宇的猜图,那期评论都是,哇这是我们四川的马儿,那种自豪感是逗妹感觉得到的。

你看,毕竟还是很多人爱着中国足球的嘛。爱它,就是一边骂着,一边继续买着票,现场为它助威;爱它,就是每次在被伤了之后说,老子以后再也不看了,等到下一次,继续拿起那印有五星红旗的喇叭,“不看行么”。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抵是整个中国都没有足球文化,也没有球迷文化。
其实也难怪,我国的职业联赛发展到现在,也不过不到30年,和欧美那些动辄百年发展的俱乐部相比,确实太年轻了。
大家其实也都清楚,真正的德比,不只是球队对抗方面,更多的是不同文化层面上的碰撞,这种文化的冲突是真正依赖的底蕴,这种底蕴是有钱所买不来的。
我们看到的纽约扬基和波士顿红袜,洛杉矶湖人和波士顿凯尔特人,华盛顿红皮和达拉斯牛仔,以及欧洲悠久历史的西班牙国家德比,皇马和巴萨不仅仅是西班牙两支最优秀的球队,其还代表着马德里文化和加泰罗尼亚文化之间最激烈的碰撞;而尤文和国米,则是从俱乐部到球迷之间解不开的恩怨,米兰更像是两队之间的润滑剂;多特蒙德和沙尔克04之间的鲁尔区德比;还有北伦敦德比,曼彻斯特德比…

和他们相比,中国球队能称得上德比的可能也就北上广三个城市的代表球队,加上从职业联赛伊始就征战的山东鲁能,这几支球队也代表了城市文化之间的较量。只是,可惜了大连。但昨天大连3-0战胜了恒大,颇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之前有媒体将北京国安和北京人和之间的比赛称为京城德比,和国安相比,人和真的是太嫩了。
球迷文化,看似是个很虚的词,其实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你球队最困难的时候,球迷还愿不愿去追随它,在于,你愿不愿意以追随这支队伍而自豪。想起了格拉斯格流浪者,他们在破产降级的时候,靠的是球迷的支持才一步一步走回到苏超的;还有就是你愿不愿意告诉别人你是这个队的球迷,比如愿不愿意至少买件正版球衣,穿着球衣或者N98出街……FIGHT FOR THE MOTHERLAND!

也许,现在中国的球迷文化,更多的带来的是戾气。
就像逗妹有时候自己也开玩笑说,原创没得写了,骂国足呗,反正这已经成为“正确”了。但大家也可以翻翻逗妹之前写过的关于国足或者中超的文章,奚落嘲讽几乎没有,有的也几乎是鼓励,或是分析问题。逗妹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尽量削弱这种戾气带来的影响。
这种戾气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球员在场上的任何行为都会招致两方球迷的不满,从场上的谩骂,到在微博、贴吧、论坛的各种撕,似乎每轮中超都至少会有个舆论漩涡。
当然,不光是体育界,似乎整个社会都被一种浮躁与戾气所笼罩。这样一种舆论似乎更影响到了球员、球迷甚至足协。
先从近的说。天津泰达外援乔纳森被禁赛7场。逗妹依然要说,重了。

从去年开始,无论是秦升、孙世林、奥斯卡还是张稀哲,逗妹在多篇文章中都曾经说过,重了。这些球员的事件并没有到罚8场12场甚至半年的程度,乱世用重典不是这么用的。
于是,这样过重的处罚标准对足协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今年在“乱世用重典”的前提下,阿兰的犯规你为什么只罚8场?差不多的动作张稀哲为什么就罚12场?足协觉得罚的重了?于是决定从这个赛季开始减轻处罚?那处罚尺度对每个球队公平么?最后再说,阿兰这个动作,8场,逗妹依然认为重了。在“乱世用重典”的加成,8场差不多。
处罚,需要依据规则。

而且,球员工资提升如此之迅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踢得这么臭凭什么挣这么多钱”这类的,相信每位球迷都听过。
足球是一个市场行为,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踢得这么“臭”,还那么多人看,那么多人关注,那么多人骂,那人家挣得多点还不是应该的?
老郭说过一句话,干我们这行,挣的钱有一半都是挨骂的钱。在中国,踢足球的也差不多。
逗妹最近在看中超吐口秀,这也是一档和足球有关的综艺节目。在某一期中,汪嵩曾经说,在2002年,他的工资还是900块钱,那会儿杨昊5000多。这十五年中,工资翻了一百倍还多。

球员能力没上去,但工资爆发式增长,主要是这两年的大环境好,市场好。但这也会给球员许多无形的压力,因为你挣得多,就要踢得好。市场规律和足球规律是两回事。无论是早年的冈田武史还是现在的施密特都曾说过,现在的中国球员职业素养与高薪并不匹配,但我们也只能说这是一个市场行为,慢慢耕耘吧。不是说挣得多了,体制、裁判、后勤,等等就能变好的,这需要至少十几年的耕耘。

还有最近一期,毛彪和曹阳说那会儿真的是被骂怕了,导致喜欢踢客场不喜欢踢主场;当年的杨运在亚冠因为一个失误,他说自己打开微博20万条私信全是骂的;印象里郜林也被骂急过……又想起冯潇霆的那期吐槽大会,不知道他当时用自己的段子吐槽,内心是一种什么想法。
或许我们可以少些谩骂,多些等待。
也有人说,不如把男足奖金对半砍,给女足。逗妹觉得,不如买张票去现场支持下女足,比说什么都强。毕妍曾经说过,女足她见到的最大的一笔奖金,是20万,是某次夺冠的奖金,还不是每人都有。很多小俱乐部,女足只是拿着一个月三五千的工资(现在)在踢球。
但最终想说的是,体育,是快乐的。
这是逗妹的初衷,可能有些人觉得你逗妹做的这些东西很低级,没意思。
逗妹承认,比起那些第一手的爆炸性新闻,和那些深奥的比赛战术分析,或者那些采访与他们比赛背后的点滴,逗妹所做的吐槽可能并不出彩,但是,这些吐槽也是体育的一部分,每天能还有人看,逗妹就已经成功了。

体育有很多面,有些人喜欢追随一支球队直到永远,有些人喜欢亲自去体育场挥洒汗水,有些人因为动漫或明星喜欢一个项目,也有些人,关注体育,成为了习惯。
但最终,它是会给我们带来正能量的,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逗妹也在和大家一起成长,从一开始很多梗都不明白,甚至有些规则也不明白,看到有些评论逗妹还要想想,哦这是这个梗啊~在这四年中,逗妹也在想,大家喜欢看什么,逗妹也就做什么。不过只是苦了米兰老铁,和阿森纳老铁。相信大家主队被调侃的时候,估计也会乐呵呵的骂一句“X,黝黑我X”

去年逗妹也开始尝试着原创文章,因为这类文章都是有观点在内,所以总是说大家有不同观点可以上墙,逗妹也没有自信到写的东西都是对的,初衷是用一个话题来和大家进行更多的交流。现在来看,大家比较喜欢煽情类和回忆类的文章,对于一些分析类的可能感兴趣的不多(当然也可能是逗妹写的不好),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比如以后喜欢看到什么类型的文章,也请大家留言,大家的留言逗妹每一条都会看的~
当然,在这四年中由于逗妹的神经大条,也遭受过不少非议,尤其是以原创文章为主,都是事件发生的哪年没记清楚啊,或者是人名记错了,还有转会费,得的冠军数记错了…有时候猜图条件给错了…唉…粗心大意的逗妹……在此也向大家道歉,逗妹今后尽量避免这些。

四年,更像是一个轮回。
四年前,前夕,逗妹吐槽这个专栏正式上线,逗妹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非常快乐的时光。
又是四年,前夕,逗妹开始做原创了,逗妹也知道自己文笔很稚嫩,有些观点也可能有所偏颇,但这些都是逗妹的内心想法,也谢谢大家买账。
希望下一个四年,逗妹依然可以陪着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