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历史上,酒的酿造早就在8世纪初就已出现。733年,一个叫做“造酒司”的部门开始对大米征收租税以作为酿酒费。到了平安时代,酿造屋逐渐兴起并在11世纪时遍布日本全国,各地寺院、神社都加入了酿酒行列,然而当时的酿造屋只服务贵族阶层,根据法律,除节庆日以外的日子,庶民饮酒是犯法的。 直到镰仓时代,民间出现了针对武士阶层的酿造屋,它们被称为“好色家”,顾名思义,就是提供酒水的“窑子”。到了室町时代,幕府开始向酿造屋征税,酿造与贩卖逐渐分离,提供酒水的大多更名为“酒屋”。战国时代,举国昌盛,幕府开始支持“酒屋”一类庶民经济,这种现代居酒屋的雏形便渐渐在城市中流行开来。
居酒屋的出现居酒屋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江户时代。此时,不少酒屋会提供简单的下酒菜。很多人在酒屋“流连忘返”,在当时被称作“居続けて飲む”,亦即“居酒”,直译过来就是“停下来喝酒”。店家会在门上贴出“居酒致し候”的告示纸,时间一长,就演变为“居酒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酒馆”。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当时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厨艺不精又喜欢喝酒的单身男性遍地皆是,因此,喝酒吃饭一举两得的“居酒屋”,很好地满足了举国光棍的吃喝需求。居酒屋的普及直到 1970 年代,居酒屋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依然停留“男性白领喝日本酒的地方”,时过境迁,随着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她们也加入了男同胞去居酒屋小酌的行列。为了迎合女性顾客喜好,有店家推出了女性专用菜单,并采取了更符合女性审美的装修。到80年代,居酒屋发展成连锁店模式,酒菜种类开始变得丰富,价格也更加平民化。居酒屋逐渐成为学生、公司社员、友人简单聚会的地方,客人的年龄层也变得更加宽泛。过去的居酒屋店家,会用一个红灯笼挂在前门口代替看板,所以居酒屋又被很多人称为「红灯笼」,同样,也有店家选择用绳挂个暖帘,因此居酒屋也有「绳暖帘」的别称,而这种装修风格,则一直延续至今。
居酒屋与日本文化现在,居酒屋是日本人最爱去的社交和聚会场所,亦是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一群朋友围坐一张桌子,随到随喝,或者订个包间,方便聊天。坐吧台的,则多是一人前来,或是借酒消愁,或许纯粹杀时间,边喝酒边和老板聊聊天,倒也不孤单。居酒屋的气氛总是热络异常,昏黄暖光,陶质碗碟,原木吧台,老板隔着吧台和客人谈笑风生,让城市人紧绷的神经顿时松弛下来,享受食物和酒带来的慰藉。同时,居酒屋也是日本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常见场景。居酒屋是小津安二郎电影的常客。在他的电影中,食物上升为一种审美,基于日常又出离日常。用心吃喝,不辜负每一道料理,就是认真努力生活的态度。在另外一部现象级的日剧《孤独的美食家》中,井之头五郎饰演的杂货店老板,每次接订单登门拜访客户,每每都能发现隐藏在东京犄角旮旯的美食,其中不乏居酒屋的身影。香喷喷的烤鸡肉串、热辣的无汤担担面、入口即化的静冈关东煮。剧中食物的特写镜头,和主角细细咀嚼的享受神情……千万不要在深夜刷剧。日本动画也不甘落后,画风颇神奇的《和歌子酒》, 26岁的上班族和歌子天生酒鬼,下班游荡于街头巷尾,寻找小酌好去处。好料入口的刹那,发出“噗咻~”的叹声(简直是……动画版的本文编辑。)
去到居酒屋,都吃点什么❶ |开胃小菜 甫一落座,店员会先奉上一小钵小菜。关东称为「お通し」(Otoshi),关系则叫做「つきだし」(Tsukidashi),即开胃小菜,可能是菜、肉或魚鲜,并不写入菜单。不论客人吃不吃,店家都会计入账单,通常在3、400日元左右(合人民币20元)。这样一碟小菜,却是迅速判断一间居酒屋风格和层次的标杆: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小菜,还是季节限定的时令鲜菜,店家的料理态度和待客之道,便昭然若揭了。上完小菜,店员会来问询。此时,他们其实是问的是你要“喝什么酒”。 日本人注重礼貌和形式,外食都习惯先点酒,等人到齐,举杯说声“今天辛苦了”,大家一起“干杯”后,再慢慢看菜单决定点菜。
❷ |点酒啤 酒 日文里有句惯用语“先来个啤酒吧。”(とりあえずビール),已经成为了酒客进入居酒屋的开场用语。 日系啤酒大多口感偏轻,苦味明显,酒精度多在 5度左右。日本人常喝的主要是麒麟(Kirin)、朝日(Asahi)、札幌(Sapporo)、三得利(Suntory)这四个品牌。 大众居酒屋一般会提供ホッピ(Hoppy),是一种模仿啤酒口味的烧酒勾兑酒,即把 25°左右的烧灼和 Hoppy 按1:5 比例加入到事先冰好的酒壶里。 清 酒 清酒,是日本酒第一大类。清酒由“浊酒”而来,米酒原本混浊,经过压滤,才产生了清酒。普通居酒屋提供的日本清酒一般有 “吟酿”、“纯米酒”和 “本酿造”(级别再往上走,则有“纯米吟酿”、“大吟酿”、“纯米大吟酿”,因为不太会在普通居酒屋中出售,这里就不详述了)。 “吟酿”是其中中品质较高的一款,低温发酵而成,对米的精白度要求很高;“纯米酒”要求次之,而“本酿造”则会混入少量酒精,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
烧灼(温酒、烧酒)烧灼,用日本独特的蒸馏法制成,亦即日本烧酒,浓度在40度以下。 烧灼按照原材料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比如小麦烧灼、大米烧灼、芋(番薯)烧灼、黑糖烧灼等。烧酒通常有四种喝法。「ロック」(rock),从英文俗语“on the rock”而来,即加冰。「水割り」,你也看懂了,就是掺水。「ソーダ割り」,则是指烧酒加苏打水。最后一种叫做「お汤割」,即烧酒加热水,是很适合天冷的喝法。
嗨棒/鸡尾酒High Ball这种东西,简直是居酒屋万用搭配。名字来源于盛酒的杯子,一般用作长饮鸡尾酒,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被翻译成了“嗨棒”,也是有点醉; 一般是以威士忌兑苏打水,平时最常见的当然是三得利角瓶。一般比较靠谱的居酒屋,用的苏打水多是三得利自产苏打水(一说是因为气足)。 High Ball还衍生出了多种口味,譬如黑加仑味、青柠味等等适合女生饮用的口味。 居酒屋提供的鸡尾酒通常不会特别复杂难做,以长饮为主,大多就是个果汁/苏打水兑点酒精,和饮料其实差不了多少,适宜女生饮用。❸ |点菜\ 冷盘 / 毛豆(枝豆edamame) 毛豆一口接一口,据说可以防止宿醉,称之为居酒屋小菜之王也不为过。在日本的居酒屋,毛豆水煮为多。多见的是煮完沥干抹盐,而另一种做法则是将毛豆直接加入盐水里煮沸,这种方式煮出来的毛豆,颜色不会太暗沉。有的时候也会遇到烤毛豆,香气上面更胜水煮。
冷奴豆腐(冷や奴 hiyayako)就是“冷豆腐”。担纲角色和我国的皮蛋榨菜冷豆腐类似,是一种极常见的下酒菜,只需要一块嫩豆腐,再将姜末、青葱、木鱼花、青紫苏叶、萝卜泥等佐料一起放上去,淋上酱油即可。刺身许多人对日本料理欲罢不能,就是因为它。常见的刺身有鮭魚(三文魚)、モンゴイカ(八爪鱼)、ひらめ(比目鱼)、たい(鲷鱼)、ほたて(扇贝)、、まぐろ(金枪鱼)、うに(海胆)、かつお(鲣鱼)、甘えび(甜虾)等等。不过,在居酒屋里点刺身倒不是为了吃饱,而旨在尝鲜,所以一般不会点太多。喜欢小编带来的这篇文章吗?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