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攻略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2018-05-07 22:07  浏览:246
詹姆斯

猛龙(0)103-105骑士(3)

当猛龙以4-16开局,下半场刚开始30秒又落后到17分,仿佛一场令人错愕的情景剧终于落幕的感觉,所有人都在屏幕前长舒一口气,无论是猛龙球迷还是骑士球迷皆是如此,犹如慕名而来观摩《2001太空漫游》,终于看到第五块方碑和那个著名的宇宙之子出现,用鼠标点击进度条发现煎熬已经来到尾声所带来的巨大安慰涤荡着心胸。

啊,终于他妈的结束了,没什么了不起的嘛,心态崩了呀,就是打不过嘛,乐邦打猛龙用一根手指就够了,甚至都不需要脱裤子呀。

好无聊。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乐邦赛前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这个过程是没有快进键的,我们不能想着好吧,让我们试着尽快的结束这个系列赛,这样我们就可以休息了……不要那样想,没有人能在比赛中作弊。”

这个过程确实没有快进键,猛龙拿下伊巴卡的首发开局被虐、德罗赞一度9投1中全场13投2中、乐福身体里长出一个奥拉朱旺砍下21分16个篮板都没有让你得到快进这部电影的资格,洛瑞末节的15分牢牢按住了你伸向鼠标的手。

——没有快进键。

但关于乐邦言论的最后一句话,也许会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引发你的思考:

“真的没有人能在比赛中作弊吗?”

这场比赛最后8秒发生的一切看起来完全不支持这种说法,也许乐邦在说那段话的时候漏了最后半句话,唯有加上这半句话,才能让整段言论逻辑自洽,这半句话只有三个字:

“除了我。”

比赛最后8秒之前,杰夫-格林第二罚不中,瓦蓝拿下篮板,希尔贴着洛瑞不给他接球,瓦蓝只能将球交给CJ迈尔斯推进。

从比分和时间上看,猛龙显然需要一个三分球。

JR史密斯去追范弗里特,这个家伙刚刚在比赛进入最后1分钟球队落后3分时在弧顶两步开外出手了一个前扑式投篮,一个疯狂的出手打铁,他曾经是猛龙三分线外最准的人,今天首发出场,三分线外7投1中,但也许只有作为对手的JR才明白这种疯狂背后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他对此付诸了全部的同情和理解,用仿佛在防守自己的姿态紧紧贴了过去。

而剩下的人里面,乐邦在中圈指挥交通,他毫不担心刚刚从立陶宛赶来的瓦兰丘纳斯,他的眼睛看着迈尔斯,那是猛龙今天第三准的人,7次出手命中3个三分,比8次出手命中4个三分球的洛瑞稍逊一筹。

科沃尔站在迈尔斯的面前。身边站着的是正沉浸在罚球打铁中不能自拔的格林。格林也看着迈尔斯若有所思。

所以问题在于,猛龙还有一个人在哪里?

阿奴诺比,偷下到侧翼三分线并接到球的时候,格林可能才刚刚意识到这个比自己小了11岁的孩子才是今天猛龙三分线外最准的人。

在接到球之前,阿奴诺比已经投进过3个三分球,只用了6次出手,第四节三分球2投2中。

阿奴诺比用一个虚晃动作点飞了扑过来的格林和11载职业生涯差距,投进了这个三分球。

追平,比赛还剩8秒。

阿奴诺比举起三根手指,又狠狠摔下,谁也不知道这个举动会不会最终变成一种暗示,一种关于“去他妈0-3”的暗示。

至少到了这个时候,猛龙依然活着。

看到这个球进,猛龙板凳席上几乎所有人都有不同幅度的跳跃的动作,只有一个人隐藏在人群之中身体僵硬,只稍稍瞪大了下眼睛,就像是一个刚刚被同桌在自习室里叫醒的高三学生。

如梦方醒的德罗赞赛后说:“太难了,太难了。我来没想过要坐在那里看比赛。坐在那里看比赛太操蛋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也许只是那么多不顺利的夜晚之一。我一直在想,只要我们能赢,一切都可被治愈。”

站到球场上,被篮球治愈一切,现实里的病友乐福,和去年痛失亲人的小托马斯都曾经证明过这点。

但首先,要站到场上。

伊巴卡在这个暂停里拍打着德罗赞的胸口,念念有词。我猜不久之前因为对格林犯规而6犯下场的刚果好人对德罗赞说的话可能是:“兄弟,振作起来,我们还有加时赛,我们会需要你。”

也许吧,也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猛龙得到了一个加时赛的机会,也许凯西教练会让德罗赞再度登场,当然,也许仍然会以“目前场上的阵容表现更好不想打断”为理由继续让德罗赞坐在板凳上。

也许吧。我们无从得知德罗赞为何会如此肯定这样就一定能治愈一切——垂死挣扎的比赛中,作为球队绝对核心一整个第四节都被按在板凳上,球队如果赢球,你真的会得到治愈吗?

也许我们要认真考虑一下哈登和德罗赞作为洛杉矶一起长大的发小之间关系究竟有多紧密,那种所谓治愈体验,或许只有由来自2015年的哈登亲口传递,才足以让德罗赞去相信。

但在现实世界里,他和他的猛龙首先要度过这最后8秒。

泰伦卢喊下了一个暂停,却没有从半场发球,骑士从底线开始发球。

这次布置是整个系列赛泰伦卢始终在战术布置上压凯西一头的一个缩影。

卢称之为“ '3 Open ”。对,这是一个成型的战术。

凯西在这次暂停中明确布置:“我们的目标是要包夹詹姆斯,让其他人出手。”

乐邦自己的意思也是一样:“如果这次绝杀不是由我出手,那么凯西教练今天晚上或许能睡个好觉。”

是啊,如果被科沃尔或者乐福投进一个三分球,那么赛后的舆论只是猛龙再次输给了乐邦的骑士,而让乐邦绝杀,猛龙就成为了乐邦传奇的一部分,舆论将变成猛龙再次输给了乐邦。

在多伦多人眼里,这不过是一个关于屎味巧克力和巧克力味屎之间的选择,但我想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会选择前者。

当“包夹詹姆斯=让其他人出手”成为一种惯性思维,而此时猛龙实际上拥有的包夹时机只有很短促的一瞬,决策权和执行力全部由场上球员把控,如果错过了乐邦接球的那个瞬间的包夹时机,猛龙实际上就已经再无机会去包夹了。

这就是 '3 Open 战术的微妙之处:如果是半场发球,在乐邦接到球之后到运球加速之前,猛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双人包夹,而在全场发球后,如果不在接球的第一时间去包夹,那么更长的距离和空间已经足以让乐邦起速。

而后发生的事情,如凯西所言:“当他加速到100迈的时候,包夹已经成为不可能。我们没有执行到位。”

西亚卡姆在乐邦接到球的一瞬间和阿奴诺比一起站在了乐邦的面前,他看了一眼詹姆斯,转头奔走。

这就是猛龙本场比赛最后一次错误决策,但你很难因此去责怪西亚卡姆。

毕竟他只是西亚卡姆。

剩下的事情,乐邦全情加速,乐福在中圈做了一个似有若无的掩护,他并没有打算破坏最后的传奇单挑。全场一条龙的线路上只剩下乐邦和阿奴诺比,右侧的篮下禁区内塞满了人,洛瑞站在禁区最左侧边缘,他说:

“你懂的,他走了左路。”

乐邦走了左路,左侧底角站着科沃尔,CJ迈尔斯近在咫尺,他同样决定不去包夹:“那个瞬间我认为科沃尔的把握性更高。我认为更聪明的防守应该是保持在科沃尔面前。”

去年首轮首战,步行者对骑士最后时刻,迈尔斯没有选择传球给泡椒来执行绝杀,转而自己出手了最后一投,他说:“我认为那是更好的决定。我应该出手那一球。”

你同样无法去责怪CJ迈尔斯。

和西亚卡姆不同,他的决定甚至都很难称得上错。

只是韦德口中的“bad boy”乐邦投进了那个超现实主义的单脚单手打板后仰漂移跑投。

球进灯亮,镜头给到洛瑞特写,他赛后说:“我以为还有时间的。”穿着便衣的德罗赞直接转身,却退无可退,身后是在猛龙板凳席上各种拥抱庆祝甩表情包的骑士球员,面前是整座速贷球馆疯狂释放胺多酚的球迷。

但热闹是他们的,德罗赞什么也没有。有的可能也只是无尽的怀疑,怀疑自己过去这一年做的改变和努力是否正确,而比怀疑更可怕的则是困惑:这一切究竟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或者是因为自己完全做反了?

比困惑更可怕的则是一种宿命感,那是凯西教练在赛后咬紧牙关也不愿意去承认的宿命感:“不,没有那回事。我们没有罹患恐詹症。”

在凯西教练所有赛后的口不择言中,比起“我们还有一场比赛要打”更令人畏惧的是下面这段话:“这让我想起了被乔丹统治的岁月。我们必须要打破那种统治,必须要打倒他,必须要把那堵墙推倒!”

两个事实:

1、凯西没有在NBA打过球,他的执教生涯开始于1994年在西雅图超音速担任助理教练,1996年的总决赛是他唯一一次被乔丹统治的体验。没人知道凯西的那种关于乔丹恐惧的共情是从哪里来的,也许他只是道听途说或者想像所有人一样赞美乐邦只是表述得比较yinhui而已。

2、从来没有人在乔丹统治的时代里推倒过那堵墙。

而关于The Floater,众说纷纭,杰夫-格林说我从未见过乐邦练过这种球,而乐福说乐邦一直在练这种球,他们中究竟谁长期缺席训练,会是一个长久的疑问,卢指导则表示他知道这个球进了,但不知道是怎么进的。

与此同时,网络上已经挂满了羊头。

乐邦自己说这个球,几乎拿出了自己在首轮对遛马天王山之战中投进那个三分球后的录音带:“我从6/7/8岁的时候就开始练这种球了,也许更早。”

作为补充,当代蔺相如,撞壁第一人乐邦接着说道:

“这球很难投,别在家里玩这个。”

我仿佛看见电视屏幕上打出一行小字: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事已至此,在历经猛龙针对所有数据推演和既有篮球理念的折磨与摧残之后,人们仍在内心深处保留对最后一个数据/概率的挽尊式执念:

今天之前,NBA历史上,取得3-0领先的球队还没有输掉过系列赛,战绩为129胜0负。

所以今天之后的绿凯和骑士,有谁会成为那个1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