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创作《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且听风吟》等畅销作品的村上春树,每年都是博彩界预测的大热门,却与诺贝尔文学奖一再错过。毫无意外,村上春树依旧是诺贝尔奖的“陪跑者”。因为瑞典文学院彻底宣布,诺贝尔文学奖今年不发了。

这是极为罕见的举动,自二战以来从未发生过。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鉴于目前学院人数减少,公信力下降”,今年不会颁发诺贝尔文学奖,2018年的奖项将延期至2019年。语焉不详的“公信力下降”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包庇性骚扰 。
村上到底怎么看待诺贝尔?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出炉前,都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书迷希望他能获奖,但至今一直未能实现。 有不少人调侃他是诺贝尔文学奖最佳配角。
“说实话,这件事让我感到为难。因为这不是什么正式的候补,而是根据民间博彩业的赔率所定。这又不是赛马。”即便是他本人,也应该早已接受了自己难以获奖这个事实。如其所言,“写作其实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

诺贝尔文学奖有那么重要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诺贝尔奖不过是18个评委评选出来的而已,并不重要。其实这18个评委并不能真正做到完全公正,个人喜好可能会左右他们的判断。更何况,这次诺贝尔奖的丑闻,更让其公正性大打折扣。
其实,文学奖不比科学奖项,没有刚性标准。其原初标准仅仅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但这终究是见仁见智的东西。村上不是一个人。米兰昆德拉、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麦卡锡、托马斯品钦都陪着他。
跑步告诉村上努力的极限
从1982年开始,村上春树每天持续跑步至今,而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跑步是他日常生活节奏的一部分,也是他作家灵魂的最好诠释。
33岁的秋天,他开始跑步,写作五六个小时,跑十公里,后来改成早上9点或10点,结束工作后跑一小时,每天60支烟的习惯改了,腰间的赘肉没了。
村上从跑步健身者,进一步变为跑步爱好者,他在北海道跑过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56岁时,他参加了纽约马拉松赛,将近60岁时,他在神奈川参加了铁人三项赛。
他曾对一位年轻作家表示:作家如果长赘肉就完了,他进一步解释:这是物理上的赘肉,也是隐喻上的赘肉。他认为,职业小说家“头脑和身体都需要健康”。
村上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跑步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 “我能感受到非常安静的幸福感。吸入空气,吐出空气,呼吸声中听不出凌乱。”
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他年年长跑马拉松,岁岁陪跑诺贝尔,在漫长的跑步生涯中,参透了坚持、输赢、打磨和超越的哲学。
村上春树说,跑步让我对自己的写作才能保持信心。通过跑步,我得以明了可以在多大限度内向自己索取,什么时候需要休息,什么时候休息过了头。我知道自己努力的极限在哪里。
只要还走得动,他就会一直跑下去。你知道他打算在自己墓碑上写什么吗?至少我是跑完而不是走完的。
(跑步去旅行)